高通胀抑制购买力,德国收入差距缩小
决定购买力的不仅仅只是收入,还有生活成本。IW 目前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货膨胀正在拉平地区的收入差异。
购买力和经济繁荣都是相对值,不仅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本地生活成本。德国经济研究所 (IW)将联邦统计局 2021 年名义收入数据与其地区生活成本指数结合进行分析,按照各地物价水平调整了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 他们作出了德国 400 个行政区、地区和城市的购买力排名。购买力最高的地方并非大城市,不过那儿的物价也特别高。
排名第一的是巴伐利亚的Starnberg区,经价格调整后当地的可支配收入为32800 欧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7%。该地区的生活成本也显著高于全德平均水平(14.1%)。
实际收入第二高的是Hochtaunus区、Baden-Baden,Miesbach区和慕尼黑县,这些地区的名义收入也都遥遥领先。
盖尔森基兴的人均购买力最低,为 18886 欧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2.5%。那里的生活成本比平均水平低5.1%,但这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较低的收入水平。
盖尔森基兴之后,购买力最低的还有Offenbach、Duisburg、Herne和弗莱堡。
排名显示,生活成本的差异部分抵消收入差异。IW 的 Christoph Schröder 解释,“人们购买力的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也缩小了。例如,名义收入排名全德第二的慕尼黑市,由于生活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1%,经过物价调整计算的居民购买力仅排名第24位,其他大城市因物价调整后的购买力也明显回落。
德国房屋贷款比较 证券投资账户比较 众筹理财比较
个人责任险比较 法律保护险比较 家财险比较
这项研究显示了通货膨胀对购买力和收入差距的影响。尽管某些地区的收入较高,但高物价也导致了较低的购买力。相反,一些地区的收入较低,但生活成本较低,因此他们的购买力相对更高。这表明通货膨胀正在缩小德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此外,该研究还指出,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也在缩小。例如,虽然慕尼黑的名义收入排名全德第二,但经过物价调整后的购买力仅排名第24位。这表明即使收入较高的地区也可能受到高物价的影响,购买力下降。
总体而言,这项研究表明,购买力不仅取决于收入,还取决于生活成本。高通货膨胀抑制了购买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收入差距。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