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破局,李彦宏给了思路
作者:法律智库宝典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有助于升职加薪哟!
来源:风声声
再撕掉45页日历,2023年就翻篇了。站在未来回首这一年,一定会有很多人提到:2023是AI元年。3月份,OpenAI发布新一代GPT-4大模型,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大模型,微软发布基于GPT-4的AI助手Copilot……一个接一个重磅级产品蹦出,让大家切身感受到,新世界来得太快像梦一样,也记住了这个历史性的3月。之后,华为盘古、360智脑、腾讯混元、阿里千问等国内AI大模型鱼贯登场。与此同时,OpenAI持续迭代GPT-4、ChatGPT;文心一言3月发布3.0版本,6月迭代3.5版本,模型效果累计提升超过50%,10月又迭代了,升级为4.0版本。年初大家嫌弃AI不懂画手,现在人家不仅会画,还有了审美灵魂。喂给AI一段梅西比赛视频,AI能看懂球赛并完成解说。人间只一年,AI已数年。可以说,2023年是“时代里的2023”,智慧涌现,变革疾风骤雨。这也让大家对AI时代产生更多期待,有网友说:什么时候能实现,投喂AI动画片直接给出真人电影?对AI领域了解的人会发现,前面举的这些颠覆性操作,都是应用层面的事。而且遗憾地说,这些应用大多数都是国外创造的。国内AI创业的热潮都涌向了大模型,举一组数据:6月份,国内已经发布的大模型是79个,目前已经激增到238个。相当于4个月时间翻了3倍,实际数量可能不止于此。互联网曾经出现“百团大战”,现在的AI行业有点“千模大战”的意思。百团大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撒币”烧钱中湮灭,最终只剩下那么两三家。“千模大战”如果没有纠偏,结局也难逃一地鸡毛。11月15日,出席西丽湖论坛的李彦宏,给AI行业当了一回吹哨人。
他在主题演讲《AI原生时代:“冷”思考和“热”驱动》中提到:我们需要的是100万量级的AI原生应用,而不是100个所谓的大模型。狗蛋前几天看到一组数据,今年融资最多的5家国内AI创业公司:有4家在搞大模型。这就是当前人工智能看起来很热,其实生态失衡的写照。都在押注大模型,搞“军事竞备”,结果就是:模型很热,应用很冷。
2演讲一开场,李彦宏先给AI“降温”,说“人工智能很热,但我想谈两个‘冷’思考”。李厂长说的两个“冷”,一个就是前面说的中国大模型太多,模型之上开发的AI原生应用太少。一个是,受限于智能涌现能力,绝大多数研发出来的专用大模型的价值非常有限。很多行业、企业,甚至城市都在买卡、囤芯片,建智算中心,想从头训练自己的专用大模型。好比开山拓荒,有人用了十年甚至更久终于拓出一大片地,基础设施也都做好了,现在缺的是耕种者、建设者,不管是种蔬菜瓜果还是盖厂房、商场,目的是让土地价值最大化,大家种起来。现实却跑偏了,不管有没有实力,大家都跑去拓荒……这就是李彦宏呼吁冷静的根源所在。反观国外,AI原生应用的开发热火朝天,今年上半年,美国诞生了超过1000家AI创业公司,绝大多数都是在应用层。不久前,OpenAI再度进化,一周之内催生了2000多个应用。基于安卓和IOS操作系统,移动应用涌现了800多万个,诞生了微信、抖音、淘宝之类的超级软件。得以预见,AI行业到最后,最终也只会剩下几个大模型。其一,商业规律是相似的,赛马的结局很残酷。其二,要开发出真正有价值的、可用的大模型,存在很高的技术和成本门槛,并不是烧钱就能做成。以文心一言为例,百度摸爬了十年,持续投入上千亿,同时在芯片、框架、模型、应用层做生态布局,才训练出大模型的理解、生成、逻辑和记忆四大核心能力。到目前,文心大模型迭代到4.0版本,是国内唯一可以和GPT-4掰掰手腕的大模型。
目前国内所有开放的AI平台,狗蛋都玩了一遍,主要集中在问答和写作方面,的确,文心4.0的理解和生成能力最好,能读懂潜台词。像大家在看的这篇稿子,狗蛋提炼了几大关键词喂给文心,直接让它优化提纲。
是不是还不错?提纲中第三部分关于「一把手推动」,狗蛋给的原话提示词是“关键词一把手推动”,文心已具备一定的联想和拓展能力,懂得结合前后文,知道要讲企业领导的关键作用。当然,文心还有待变得更聪明。狗蛋想强调的一把手推动更多是指大模型领域,不仅仅是原生应用层面。百度能够在全球大厂中第二个发布类ChatGPT产品,领先于微软,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就是李彦宏自己重视。试想一下,CEO不亲自下场而是把任务交给IT负责人,IT负责人和工程师沉浸在“史诗级风口”“iPhone时刻”的兴奋中,就跟CEO说:搞,我们要搞大模型。然后大家一股脑烧钱拥抱AI。但是IT负责人只对技术负责,大模型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实际的效益指标,只有CEO关心。这就很可能缺乏前瞻性和战略定力,导致诸多大模型烂尾。自从8月底开放以来,文心API调用量呈指数级增长,国内200多个大模型加起来的调用量,可能都不如一个文心。参数规模不够大,在不能确保算法、数据训练都做对,并且不能确保持续投入不断迭代,从而实现智能涌现的前提下:抢出来大模型很可能没什么价值。用李彦宏的话来说,不造汽车、造飞机,“千模大战”相当于一堆公司在:重复造轮子。大家在重复浪费社会资源,尤其是算力资源。
3在给AI“降温”之后,李彦宏给出了破局建议:鼓励更多AI创业公司投入到原生应用开发。他提出“三个驱动”来总结破局思路和破局后的想象:强大的基础模型,会驱动AI原生应用爆发;拥抱AI,需要一把手来驱动;繁荣的AI原生应用会驱动经济增长。李彦宏曾经预判,在应用层,将会出现全新的、十倍于微信和抖音的创业机遇。在他看来,美国在算力等基础科研领先全球,但只要中国企业确保大模型基础研发不被拉开太远,就有可能变道超车。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靠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孵化出多样化的应用,在移动支付、电商、快递等领域领先于全球。迎来AI时代,中国企业仍有可能复制同样的故事。AI时代是个统称,我们可以细分成AI大模型时代和AI原生时代,最终的战场在后者,后者的关键就在原生应用开发。截至目前,不管国内国外都还没出现好的原生应用,相比大模型红海,原生应用还是一片广阔的蓝海。今年年中,麦肯锡做出预测:如果将分析的63种生成式AI应用于各行各业,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每年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增长。相当于每年多出“一个英国的GDP”。麦肯锡分析的还只是63种应用。可见,不管是TO B 还是TO C,生成式AI都将形成万亿市场。前提是,像李彦宏说的,AI原生应用要先繁荣起来。只有技术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以生态之力破局,加速生成式AI在企业级的落地,我们期待的AI奇点时刻、生产力大爆发才会到来。李彦宏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例子:微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基础大模型,它是跟OpenAI合作的,但是它有最成功的AI原生应用,Office365的Copilot,30美金一个月。百度自己也在发力应用端。一方面,孵化全新的AI原生应用,比如智能代码助手Comate,百度现在每新增100行代码,就有20行是AI生成的;另一方面,百度对旗下各个产品线进行了AI原生的重构,新百度文库可以在1分钟内生成一个20几页的PPT,包括图表生成,格式美化等。不久前百度上了一款特殊的AI原生应用:插件。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能力快速地变成各类插件,比如法律助手、代码助手,用户要做的就是给插件提需求,让这些“小助手”高效打工。
4目前,国内已经不乏领先的像文心这样的基础大模型,有了强大的基础模型,就有了驱动AI原生应用爆发的土壤。而原生应用繁荣起,足够多的场景落地形成数据飞轮,将反向驱动芯片和大模型。双向驱动,生态破局,我们还是有机会赢得终局之战,领先AI原生时代。不可否认,世界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节点上,有人说这是技术大爆炸的前夜。也不可否认,某种呼声沸腾已经先于技术沸腾。如果关注李彦宏今年以来的讲话或采访,会发现他已经不止一次“吹哨”了。AI元年,技术正在爆发,模式等待重塑:返璞归真,以终为始。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锦天城·陈如浪律师
地址:上海市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9、11、12层
邮箱:crllyg@allbrightlaw.com
电话:13391396112
法律智库宝典
微信号 : shpdls
聚焦法律动态
规避公司风险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
我知道你在看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