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24-8-22 12:59

外国专家盛赞中国核电发展:为什么中国可以建核电站,而我们不行

中国自2022年以来批准了31座新反应堆。



在欧洲和美国,每个新的核电站项目几乎都以灾难告终。相比之下,中国一个接一个地顺利建造新核电站。这是为什么呢?中国有一个没有“反复停工”历史的核电计划,而且不需要为新的核电项目进行“美丽竞赛”。

当其他国家还在梦想建造新的核电站时,有一个国家已经遥遥领先:1981年,中国才批准了其首座核电站。从那时起,中国已有57座反应堆投入运营,另有30座正在建设中。据全球核电行业状况报告(WNISR)显示,2022年和2023年分别批准了十座新的反应堆。就在周一,又有11座反应堆获得了批准。

如果中国以这个速度继续推进,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国家。美国目前运行着94座核反应堆。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这位“班级第一”自1996年以来只新增了三座反应堆。
但是,中国是个例外,而非常规:在其他地方,各国和企业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上屡屡失败。尽管全球目前有407座反应堆在运行,但已有214座被关闭。34座反应堆虽可使用,但超过18个月未再发电。93个建设项目被取消。“行业知道它需要标准化建设,但尽管有很多尝试,它仍无法按计划以低成本提供核能,”丹麦经济学家本特·弗吕维比尔格描述了这个重大问题,“现在风能和太阳能变得如此具有竞争力,以至于昂贵的核能看起来毫无希望。”

“这太不可思议了!”
本特·弗吕维比尔格在哥本哈根大学和牛津大学研究并教授“大型项目管理”,即像机场、大坝或核电站这样的大型昂贵项目的管理。20多年来,这位丹麦人一直在收集数据,目前已记录了超过22000个项目。在他的书《大型项目如何完成》中,他首次公布了最重要的研究结果。他在德媒ntv播客《又学到了什么》中总结说,大多数大型项目的建设最终以失败告终:“90%的项目在完成前就耗尽了资金和时间,”弗吕维比尔格说,“这是我们的统计数据中清晰展现的现实。这太不可思议了!”

根据数据,核电行业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之一。核电站的成本平均比计划超出120%。终端或中间存储设施的成本甚至比原计划高出238%。在所有记录的大型项目中,只有奥运会的表现同样糟糕:其成本平均比预算超出157%。

问题的原因很容易找到。核电站是一种定制且复杂的技术,并且具有一个独特的成本因素:防止发生超级核事故的安全保护。“无论是三里岛、切尔诺贝利还是福岛——每次事故发生后,监管机构都会调整安全规定,”弗吕维比尔格说,“这当然意味着,建造核电站变得越来越困难。”

几十年没有新反应堆
并非所有国家都像德国那样在日本福岛发生核灾难后终止了其核计划,但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国家也开始反思。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放弃了42个核电站建设项目。在切尔诺贝利灾难之后,其核计划中出现了长时间的间隙。1996年,位于田纳西州的沃茨巴1号反应堆投入运营,这成为美国20多年间的最后一个新反应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能源需求的增加,新项目才在美国、法国和其他核能国家重新获得支持。

然而,这种反复停工的过程使得该行业遭受了严重影响:程序和流程多年来已经生锈,供应链崩溃,优秀的工程师和技工改行了。这一结果体现在目前为数不多的项目中:成本飙升,时间表崩溃。显然,在新的核电站中,严格的安全规定只能通过伪造的认证来遵守。在法国,这涉及到焊接工艺,在韩国,则涉及数千个零部件。

破产的行业
这一风险显然早已被北京的战略家们所认识到。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自从中国在80年代启动其核计划以来,从未有任何项目被取消。中国是唯一在福岛灾难后没有暂停新反应堆建设的国家。“如果停止建设新设施,会留下经验真空或破产的行业,”一位核能专家最近在经济门户彭博社中表示。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的核计划达到了欧洲和美国如今所缺乏的标准化。该行业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劳动力、统一的反应堆类型、成熟的供应链和可靠的国家银行作为资金支持者。

“毁灭之窗”
然而,本特·弗吕维比尔格看到了另一个问题。正因为在欧洲和美国,新的核项目备受争议,并且因其成本陷阱而闻名,支持者必须在文件上让它们看起来特别有吸引力。这导致了“战略性虚假陈述”,丹麦经济学家表示。收益被夸大,成本尽量减少。风险则被简单地忽略。

但一旦工程开始,现实就会显现,“毁灭之窗”打开了:施工现场必须修正规划中被美化或忽视的问题。时间拖得越久,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利率、油价、战争、自然灾害——复杂因素无处不在。

“建造核电站需要很长时间。10到15年并不罕见,”弗吕维比尔格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毁灭之窗’,各种不测事件都会穿过它。大多数人认为大流行的风险很低,但从统计上看,每个世纪至少会有一次。如果建造一座核电站需要15年时间,那么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大流行的风险就有15%!”

救助与破产
“毁灭之窗”对于西方的核能公司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法国的EDF债台高筑,几年前不得不依靠纳税人救助。美国的西屋电气公司在建设最新的美国核电站时破产了。

尽管如此,美国和其他21个国家仍计划到2050年将其核电能力提高三倍,建造超过1000座新的核电站。本特·弗吕维比尔格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不相信这些国家能够及时掌握核电站的建设,从而帮助应对气候变化。然而,如果他们能像中国一样实现项目标准化,他仍愿意再给西方的核电行业一次机会。否则,他们将在灾难榜单上继续稳居榜首。

萍聚爱你1号 发表于 2024-8-22 13:00

中国核电发展的成功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

1. **政府支持与统一规划**:中国的核电发展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强有力支持,政策上没有反复停工的历史。国家制定了长期的能源战略,确保核电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性。这种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快速审批和建设新的核电项目。

2. **标准化与规模化建设**:中国在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中趋向于标准化,采用统一的技术和类型,这使得建设流程更加高效。此外,中国在核电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和施工队伍。

3. **安全监管的适应与完善**:尽管国际上对核能的安全性关注较高,但中国在福岛事故后并未停止核电建设,而是通过不断改进安全标准,适应国际安全规范的变化。这使得中国能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核能项目。

4. **市场需求与能源结构转型**:中国面临着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一部分,逐渐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选择。相比之下,许多西方国家在核能项目上的投资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进展缓慢。

5. **高效的项目管理**: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管理方面,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后,逐渐形成了相对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减少了项目延误和成本超支的情况。

6. **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中国在核电发展过程中,积极与国际核能机构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建设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在核电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协调性与执行力,为其快速建设与投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在许多其他国家,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核电项目往往面临更多挑战。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国专家盛赞中国核电发展:为什么中国可以建核电站,而我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