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电动汽车,现在是奶酪:中欧贸易争端接下来如何发展?
欧盟宣布的惩罚性关税是否会生效,仍未确定。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有陷入恶性循环的危险。中国正在通过食品关税威胁欧盟。
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而中国则在考虑对欧盟的奶制品、奶酪以及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汽车征收关税。中欧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争端似乎正在升级。几个月前就有人担心会出现这种恶性循环,现在这种情况可能真的会发生。
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仍然希望找到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有消息称,欧盟在夏季暂停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特别关税。这是一个和平信号吗?背后的原因并不十分明确,谈判的现状也是如此。然而,中国似乎正在通过考虑对欧盟食品征收关税来制造新的威胁。
周三,中国商务部表示正在考虑对来自欧盟的进口商品征收更多关税。这次涉及的是奶制品,如奶酪、牛奶和奶油。这项调查预计将在12个月内完成。据称,这项调查的起因是中国乳制品行业协会在7月底的投诉。然而,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特别关税的报复。
早在6月份,中国就已经对欧盟猪肉进口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主要影响了西班牙、荷兰和丹麦。不过,欧盟猪肉和奶制品对中国的出口总值低于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的出口总值。根据经济学人智库的中国问题专家Chim Lee的分析,欧盟2023年对中国的奶制品出口额为17亿欧元,而2022年为20亿欧元,是仅次于新西兰的中国第二大奶制品供应国。奶制品关税将对法国的奶制品行业造成特别大的打击。根据中国的数据,2023年中国从欧盟国家进口的猪肉及其副产品总值超过30亿欧元。然而,这两者加起来仍远低于中国对欧盟的电动汽车出口总值。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对欧盟的出口总值为135亿美元。因此,中国对奶制品征收关税对欧盟的影响不会像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对中国的影响那么大。
此外,中国似乎还在考虑对外国汽车制造商征收进口关税。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声明,中国已经与专家、行业协会和行业代表就增加对进口大排量内燃机汽车的关税进行了讨论。这一场景并不新鲜。今年5月,有"内部人士"警告称,受影响的车辆在中国可能会被征收25%的关税,这也会对德国汽车制造商造成严重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还计划审查欧盟国家的20项补贴计划,主要涉及欧盟国家的共同农业政策以及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意大利、爱尔兰和罗马尼亚的国家计划。这可能只是中国为了面子,可能不会对欧盟产生严重影响——毕竟,中国的工业存在产能过剩,必须依赖出口,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面向欧盟。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威胁是否会影响到贸易争端的潜在解决方案。
补贴争议
此次争端的起因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征收的特别关税。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中国的电动汽车通常比欧盟制造的车型便宜约20%。欧盟指责中国对其生产的电动汽车过度补贴,导致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并阻碍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电动汽车的转型。
欧盟本来希望保护本土工业,但可能低估了中国的反应。北京政府强烈批评欧盟的进口关税,并于8月初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申诉。中国商务部表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违反了WTO规则,是以公平竞争为幌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布鲁塞尔坚持其错误的做法,应该采取具体措施,以防止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欧盟委员会官员表示,仍然有可能与中国进行谈判,以避免关税生效。然而,迄今为止,谈判尚未取得结果。周二,欧盟委员会首先宣布了针对各个制造商的关税税率。例如,欧盟计划对中国制造商比亚迪征收17%的最终关税,对上汽征收最高36.3%的关税。
这些关税本应自7月1日起追溯生效。然而,根据欧盟委员会的说法,目前不符合追溯征收关税的法律条件。关于惩罚性关税是否真的会生效的决定,预计将在10月底之前公布。至于这是一个形式问题,还是欧盟试图向中国示好,目前尚不清楚。
德国政府希望达成协议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希望继续与中国进行谈判,并认为“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仍然“值得期待”。德国政府发言人沃尔夫冈·比希纳(Wolfgang Büchner)表示,贸易争端升级将损害双方利益。德国政府已经了解了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并正在对其进行评估。
比希纳表示:“但同样明确的是,我们需要看到中国方面的认真行动和进展。”目标是实现公平贸易,而不是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呼吁中国应对其工业的过剩产能和高额补贴。
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在7月与中国商务部长和工业部长的会谈中也曾呼吁保持自由的贸易关系。德国和其他欧洲汽车制造商对关税总体持批评态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