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24-10-7 08:47

从“双重冲击”到GDP停滞,德国需要一个新的商业基础

盲目节约的后果随处可见:图为2023年9月,德累斯顿卡罗拉大桥部分坍塌后的拆除工作。



德国的经济处于其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中:大众汽车,象征着德国的繁荣,正在为生存而战——整个国家也是如此。地缘政治危机、国内问题以及管理不善的混合困境使德国陷入停滞。

2022年秋天,当奥拉夫·朔尔茨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几个月后试图鼓舞公众士气时,他创造了一个可能是最具德国特色的术语。通过“双重冲击”,这位总理希望抑制暴涨的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并带领国家走出危机。然而,两年后,“双重冲击”变成了“双重悬停”。

德国已连续第二年正式陷入经济衰退。尽管通胀率明显下降,利率也在回落,德国经济却没有增长,反而在萎缩:2023年预计萎缩0.3%,2024年可能再次下降0.1%。即便到2025年,经济学家也将增长率从1.4%下调至0.8%。

与此同时,德国经济的象征性公司开始动摇。大众汽车面临自30年来首次可能裁员数千人,甚至关闭工厂的局面。作为德国最大的公司,大众已陷入停滞,失去竞争力。亚洲竞争对手的崛起、销售低迷以及长期未解决的内部问题让大众陷入困境,德国整体情况也与之类似。

专家们认为,德国的“病症”不仅仅是一时的经济低迷。正如大众的领导层方向错误一样,德国政府在柏林的管理者也把国家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德国经济正处于其历史上最深的危机中。一场全球持续的危机、结构性问题以及盲目的节约政策让国家陷入瘫痪。德国经济需要一个新的商业基础。

德国模式受挫
历史上,转折早有预兆。联邦德国的历史也是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年均增长超过8%,到了70年代,这一增长下降到3%左右。而到了2020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十年,增长率仅为1%左右。

自疫情以来,德国在七大工业国(G7)中成为经济增长的垫底者。世界经济已经复苏,但德国却停滞不前。2020年疫情冲击下,经济萎缩了4.1%,2021年复苏至3.7%,但2022年只实现了1.4%的微增长。从那以后,德国经济再也没有重新振作。新冠疫情让德国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打击,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部分原因是运气不好:国际格局发生了不利于德国的转变。德国曾依赖廉价的俄罗斯能源和蓬勃发展的对美、中出口经济而变得富有。从90年代以来,德国从开放的边界、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市场中获益甚多。但这一全球化的“高速列车”时代正逐渐结束,随之而来的,是德国经济成功模式的动摇。

深陷全球持续危机的泥潭
华盛顿和北京越来越多地使用关税大棒。曾经的全球经济引擎出现疲软,并开始关闭大门。ING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布雷斯基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制度性竞争对手。”他还提到,由于美国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我们不再能像过去那样从美国经济中受益”。全球贸易萎缩,出口停滞,这对德国的影响尤其明显。

尤其是中国,长期以来在堆积如山的问题下苦苦挣扎,现在正面临困境。在即将到来的中美经济战争中,德国可能再次成为主要受害者。如果唐纳德·特朗普在11月重返白宫,并如计划那样实施关税壁垒,德国出口可能下降15%,这是Ifo研究所的估计。

德国的工业,约占其经济总值的三分之一,正因此陷入困境。德国经济研究所(DIW)指出,未来德国的出口可能更多依赖于IT服务或旅游业,而非汽车、机械或化学产品。同时,国内需求处于低谷。由于出口曾是德国经济的引擎,工资增长长期以来微乎其微。

德国民众感受到全球持续危机的压力,选择保守花钱。当前,德国人将可支配收入的10.8%存入储蓄账户。DIW主席马塞尔·弗拉茨舍尔警告说:“目前私人消费的疲软应该给政治带来警示。”然而,德国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认为危机已经“基本解决了75%”,但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德国太昂贵、太官僚,且人口在萎缩
早在欧债危机、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之前,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就已逐渐下降。尤其是高昂的能源价格,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进一步飙升,成为一大问题。德国的电价平均是中国或美国的两倍多。

能源价格上涨的原因不仅仅是核电站的关闭或煤炭退出,而是德国忘记了能源转型的基础:电网的扩建。新线路和运行的成本已占电价的四分之一,而这些费用由地方电网运营商转嫁给用户。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设备集中的地区,电价尤为昂贵。

另一个结构性问题是德国的官僚主义。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在德国成立公司平均需要超过120天——这一时间是所有其他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两倍。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建设风力发电场需要5至6年的时间。而在数字化方面,德国几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仅约11%的家庭拥有光纤连接,在所有OECD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三。德国在欧盟电子政务排名中,仅列35个欧洲国家中的第21位。

此外,德国还面临着一个“定时炸弹”。所有工业国家的劳动人口都在减少,但没有哪个国家比德国减少得更快。到本世纪末,只有大约60%的人口会从事工作,剩下的将是学生、幼儿、在校生或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

节俭“痴迷”束缚了国家
德国需要迅速重塑其商业模式,而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资金并非问题,德国有足够的资本可以用于投资。然而,德国却陷入了自愿的“节俭陷阱”。多年来,政治的唯一目标就是“财政黑零”(即预算不赤字)。经过二十年的财政紧缩政策,德国的公共财政看起来光鲜亮丽:国家债务仅为其经济总量的64%,而美国超过120%,日本超过250%。

然而,在这完美的债务账面背后,桥梁正在倒塌,德国铁路总是延误,国防军也无法进行有效防御。多年来,德国在铁路、道路、学校、警察、司法和国防方面的投资不足。据德国经济研究所估计,德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缺口高达6000亿欧元。

德国为其漂亮的债务数字所付出的代价是无形的。然而,政党已将盲目的节俭上升为宪法原则,迫使国家陷入财政困境。英国《金融时报》、企业家Harald Christ,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各方都呼吁:德国需要改革债务制动机制,并增加投资。每一次危机中都隐藏着重新开始的机会。就像大众汽车在沃尔夫斯堡的转变一样,德国的政治管理者们也需要在柏林重新调整方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双重冲击”到GDP停滞,德国需要一个新的商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