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僚主义重压下,许多家族企业不愿再在德国投资
家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但一项调查显示,他们在德国的投资意愿已长期低迷。更糟的是,一些企业甚至考虑在海外投资。除了官僚主义之外,另一问题也让他们头疼。根据Ifo研究所的一项大规模企业调查,日益增加的官僚主义阻碍了德国的新投资,并促使许多公司转向国外。参与调查的1763家企业中,近91%的公司抱怨自2022年以来官僚主义有所增加,其中工业企业的比例高达95%。同时,近46%的公司表示,在过去两年里因行政障碍而推迟了计划中的投资。此外,约18%的公司计划将投资转移到国外,以避免本国的官僚干扰。
这项调查由家族企业基金会委托进行,自2017年以来,该基金会每年与Ifo研究所合作发布《官僚负担年度报告》。
许多受访企业对2023年生效的《供应链法》、繁琐的建筑审批流程以及复杂的税法表达了不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大,向海外投资的倾向就越明显:在拥有超过250名员工的公司中,约四分之一计划将投资转移到国外。
大公司,大不满
最大型企业的失望尤为深刻:参与调查的57家德国最大的家族企业,共有40.3万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900亿欧元,其中42.6%的公司考虑将投资转移到国外。Ifo研究所的调查负责人Klaus Wohlrabe及其团队认为这一结果“尤为严重”,尽管他们指出,由于参与样本量较小,该数据仅能作为趋势参考。
调查显示,不满情绪并非主要针对执行高层指令的地方政府,而是集中在各州和联邦层级。约43%的企业对其在市或地方政府的体验持积极评价,但对州和联邦政府的满意度仅为7%。
依旧采用纸质沟通
许多企业尤其不满的是,大多数政府事务依旧需通过纸质流程完成,无法进行数字化处理。而即便某些政府事务已有数字化途径,根据调查显示,这种沟通往往也不顺畅:只有8.5%的受访者表示数字化流程运转良好。
作为委托方的家族企业基金会如往年一样,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或减轻负担。基金会董事Rainer Kirchdörfer表示:“这些数据让我很愤怒。”他们的主要诉求包括:对新规定进行“实践检查”、加快审批流程、推进数字化,以及在满足政府要求时只需提供“必要信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