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4-11-16 08:58

民间故事:连环冤案

作者:嗡嗡轶事
在繁华的景阳城中,有一处热闹非凡的商业区,其中的“盛兴”木器工坊远近闻名,工坊里雇了上百名工匠,他们分工协作,日夜赶制各类精美的木器,生意红火得很。



工坊里有位木雕大师叫陈小六,他手艺精湛,经他手雕出的花鸟走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木器上跃出。有一天,工坊发工钱,陈小六拿到钱后,发现少了半日的工钱,便去找坊主询问。坊主拿出记工册核对,册上记录并无差错,这记工册是各班组长负责登记的。陈小六又找到组长赵四理论,这赵四性格倔强,最忌讳别人指责他的工作,当下矢口否认,还指责陈小六粗心记错,两人一言不合,差点大打出手,幸亏工友们及时阻拦,可从此两人便结下了仇怨。


工坊里有个热心肠的老李头,见他俩闹得这么僵,便对工友们说:“陈小六和赵四不过是为了一点工钱闹别扭,没必要这样水火不容,咱们凑点钱买点酒菜,把他俩拉到一起和解吧!”大家纷纷响应。于是,在老李头的牵头下,众人买了好酒好菜,在赵四家摆好,然后去叫陈小六。陈小六起初死活不肯去,可经不住大家的软磨硬泡,硬是被拉到了赵四家。老李头和工友们又是劝说又是开导,赵四本就有些后悔之前的冲动,见大家给了台阶,便趁机向陈小六赔礼道歉。陈小六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见赵四认错,心中的怨气顿时消散,两人重归于好。众人欢呼,开始喝酒划拳,一直热闹到深夜才散去。此时的陈小六已有了几分醉意,赵四见他走路不稳,担心他路上出事,就搀扶着他,一直把他送到家门口,才转身离开。


第二天清晨,赵四正在吃早饭,陈小六的妻子林氏匆匆跑来,焦急地问赵四:“我丈夫去哪儿了?”赵四很诧异:“陈师傅昨晚不是回家了吗?我亲自送他到家门口的呀!”林氏说:“可他现在不在家呀!”赵四说:“这就奇怪了,我确实送他到了门口。难道他没进门,又去别处了?”说完,便叫人四处寻找。找了许久,却毫无头绪。林氏见状,大哭起来:“我丈夫一直和你有矛盾,昨晚一夜未归,肯定是你把他害了,你还我丈夫!”说完,就拉着赵四到城中的治安衙门击鼓鸣冤。


衙门的知府大人听闻出了人命案,立刻升堂。听了两人的陈述后,知府心中疑惑,便派衙役在城里城外搜寻了三天三夜,可就像大海捞针一样,没有发现陈小六的任何踪迹。林氏在公堂上哭闹不止,一口咬定赵四因与陈小六结怨而挟嫌报复,杀害了陈小六。赵四则是百口莫辩,对天发誓自己是冤枉的。知府传召“盛兴”木器工坊的工人询问,众人都说赵四之前虽与陈小六因工钱之事结仇,但那晚两人已经和解,还喝了和解酒。知府不太相信,问赵四:“你说送陈小六回家,可有证人?”赵四回答:“老李头他们可以作证。”老李头说:“那晚散席后,我们各自离开,赵四确实扶着陈小六走了,但有没有送到家,我们没看到,不敢乱说。”知府又问赵四:“你说送他到家门口,可有碰到其他人?”赵四苦着脸说:“当时夜深人静,陈小六家在小巷深处,没碰见其他人。”知府大怒:“既无人作证,你如何证明送他到家了?你这刁民,不动刑看来是不会说实话的!”于是下令对赵四用刑。可怜赵四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实在忍受不了痛苦,只好招供:“是我因工钱之事与陈小六结怨,一气之下杀了他。”知府追问尸体下落,赵四说:“扔到城外的枯井里了。”知府当即派两名仵作,名叫孙平、周正,去枯井里寻找尸体。可两人找了个遍,什么都没找到。知府再次拷问赵四尸体的下落,赵四咬紧牙关,坚决不改口。


尸体找不到,案子无法了结,上级不断催促知府尽快结案。知府无奈,只好拿孙平、周正出气,限他们十日内找到尸体,否则就要受罚。孙平、周正不敢懈怠,又把枯井周边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线索。期限一到,两人就挨了一顿鞭打。打完后,知府又一次次减少期限,孙平、周正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可无论怎么找,就是找不到尸体。


有一天,期限又到了,知府正要传孙平、周正问话,周正匆忙跑来禀报,说在城外的河里捞到了一具尸体。知府立刻传林氏来认尸。那尸体在水中浸泡多日,早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林氏看到尸体,惨叫一声,昏了过去。众人忙活半天,林氏才苏醒过来,哭着说:“我丈夫一生善良,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赵四,你太狠毒了!”说完又大哭起来。众人劝了好久,林氏才止住眼泪,拿出丈夫的衣物在河边招魂,又卖掉自己的首饰,买了棺木,请和尚做了法事,将尸体埋葬。衙门就此结案,上报刑部。知府又命人给赵四戴上重枷,打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



知府刚处理完这个案子,想松口气,没想到堂外的鼓又响了起来。知府只好再次升堂,只见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胳膊下夹着一张马皮,一手揪着一个瘦弱的男子,跪在堂前说道:“大人,小人王虎,我爹一个月前骑马进城办事,到现在都没回来。刚开始我们以为他被亲友留住了,可这么久没消息,肯定是出事了。今天我出去找我爹,在路上碰到这个瘦子,背着一张马皮,那毛色和我爹骑的马很像。我假装买马皮,把它摊开一看,果然是我家的马。大人,求您为我做主,问他我爹的下落。”


知府问瘦子:“你姓甚名谁?哪里人?为什么杀了人家的马?”瘦子跪下回答:“小人姓刘名福,家住西村。这马是我自己养的,前几天杀了,今天来卖马皮。”王虎气愤地说:“大人,别听他胡说,这马是我从小养大的,我一眼就能认出来,他在撒谎!”知府问瘦子:“你说马是你自己养的,那马有什么特征?”瘦子顿时语塞,半天答不上来。知府又问王虎,王虎回答:“这马的右后腿有一块白色的斑点,尾巴上的毛有点卷曲。”知府让人把马皮展开检查,果然和王虎说的一模一样。知府大怒,呵斥瘦子:“大胆刘福,你劫了人家的马,那王老汉在哪里?从实招来!”瘦子吓得连忙磕头,喊冤叫屈。知府说:“不打你是不会说实话的,上夹棍!”瘦子被夹得惨叫连连,只好招供:“一个月前,晚上我回家,看到一匹马狂奔过来,周围没人,我就把马牵回了家。今天怕被人认出来,就把马杀了卖皮,我真的没见过什么王老汉。”知府说:“你刚才还说马是你自己养的,现在又改口,明显在说谎,不动大刑你不会说实话!”于是下令对瘦子用重刑。瘦子本来就瘦弱不堪,哪经得住这般折磨,很快就招供:“一个月前的晚上,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老汉,见财起意,就把他杀了,然后把马牵走了,大人饶命啊!”知府追问尸体下落,瘦子害怕受刑,胡乱说道:“埋在山坡的草丛里。”知府派人去找,什么都没找到。再拷问瘦子,瘦子又改供:“扔在河边的树林里。”可派人去了还是一无所获。又对瘦子用刑,瘦子又说:“藏在自家的地窖里。”知府派人去瘦子家的地窖查看,依然没有发现。等再拷问瘦子时,瘦子已经死在了狱中。


很快,到了秋后,刑部批文下来,命令立刻将赵四斩首。“盛兴”木器工坊的工匠们得知后,群情激愤。老李头流着泪对大家说:“没想到我们好心办坏事,惹出了两条人命,要是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劝他们和解啊!”大家纷纷说:“赵四平时就是脾气倔了点,为人还是很正直的,他肯定不会杀人,这里面一定有冤屈,陈小六肯定是被别人害的。”老李头说:“我也相信赵四是被冤枉的,可现在他大难临头,我们却没办法,怎么办呢?”工匠们面面相觑,都没了主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四被绑赴刑场斩首。众人叹息之余,决定一起重新调查这件事,可查了许久,还是没有任何结果。老李头说:“我们都是些粗人,不懂破案,不如大家凑点钱,悬赏知情者,说不定能找到线索。”大家都同意了,于是纷纷出钱,凑了一百两银子作为赏金,找人写了悬赏告示,贴在城中各个显眼的地方。告示上写着:


告知各位乡亲,若有人知晓“盛兴”木器工坊木雕师傅陈小六死亡真相,赏银一百两。


可告示贴出去好多天,一直没人来领赏。在“盛兴”木器工坊隔壁,有个小混混叫阿毛,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经常跟着一群乞丐到处乞讨,要是讨不到东西,就会偷。这一天,阿毛听说林氏为陈小六去世周年请和尚做法事,就想去讨点好处。可惜他去晚了,法事已经结束,什么都没讨到。阿毛不甘心,当晚就躲在林氏家院子的墙边,准备等天黑后偷点东西。


林氏和陈小六婚后一直没有子女,陈小六死后,她就独自生活。这一天做完法事,她疲惫不堪,天还没黑就早早关上门上床休息了。快到半夜时,一个醉汉东倒西歪地来到林氏房门前敲门。敲了好一会儿,林氏才被吵醒,起身开门。醉汉埋怨她开门慢,走进屋后,一把将林氏推倒在床上,对她拳打脚踢。林氏忍着疼痛,不敢出声。打完后,醉汉倒头就睡。林氏独自坐在床边,对着孤灯流泪,她咬着牙,压低声音,带着满腔怨恨地小声嘟囔:“你这个没良心的,当初杀了我丈夫,把尸体切成几块藏在这床下的箱子里,都一年了,这箱子我都不敢动,我丈夫的尸骨还没烂完,你现在还来欺负我!”


这一切都被躲在墙边的阿毛听到了。阿毛心中暗喜:“原来陈小六是被这家伙杀的,现成的一百两银子赏金,我干嘛还要干这偷鸡摸狗的事呢?”想到这里,阿毛悄悄离开了林氏家。



第二天一大早,阿毛兴高采烈地来到“盛兴”木器工坊找老李头,说:“我知道陈小六是被谁杀的了,你们快把赏金给我,我就告诉你们。”老李头知道阿毛是个无赖,不太相信他的话,说:“就凭你空口一说,就想领赏金?没那么容易!”阿毛嘿嘿一笑:“你们不信就算了,以后别来求我!”说完转身就走。老李头觉得他的话可能有几分真,便拦住他说:“你先别走,我们可以先给你三成赏金,剩下的七成等事情弄清楚了再给你。”阿毛说:“那也行,不过你们得给我立个字据,免得你们耍赖。”老李头答应了,写了字据,给了阿毛三十两银子定金。阿毛把昨晚在林氏窗外听到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李头。老李头想了想,说:“话虽如此,但得有证据,就怕林氏是在说胡话。”阿毛眼珠一转,对着老李头的耳朵说了几句,老李头连连点头。


随后,老李头叫上一群工匠,悄悄跟在阿毛后面,来到林氏家门口。只见林氏正在屋里独自坐着,阿毛装作醉汉的样子,摇摇晃晃地闯进屋里,往床上一躺,伸手招呼林氏过来。林氏见状,气得大骂:“哪里来的野狗,大白天竟敢来调戏良家妇女?”一边骂,一边拿起扫帚要打阿毛。阿毛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做出要还手的样子,一边嚷嚷:“你这个臭女人,装什么正经!”一边猛地趴到床边,伸手去拖床底的箱子,把里面的东西往外扔。林氏没想到他会这样,顿时惊呆了,手中的扫帚掉在地上,整个人愣在原地。阿毛不管不顾,继续翻箱子。没一会儿,就从箱子里翻出了被切碎的尸体。阿毛大喊:“尸体找到了!尸体找到了!”躲在门外的工匠们听到后,一拥而入。老李头查看了现场,只见尸体被切成了几块,惨不忍睹。他把剩下的七十两赏金付给了阿毛,然后让人把林氏绑起来,送到衙门报案。


此时,原来的知府已经离任,新上任的知府是张大人。林氏见事情已经败露,不等用刑,就全招了。


原来,那个醉汉是她的情人。林氏早就和情人商量要谋害陈小六,只是一直没机会。那天晚上,她看到陈小六醉醺醺地回来,就和情人一起动手,把陈小六杀死了。当时天快亮了,他们害怕被邻居发现,慌乱中找不到地方藏尸体,看到床下有个箱子,就把尸体切成几块塞了进去,然后收拾好现场。天亮后,林氏就假装去找丈夫,陷害赵四。


张大人听了林氏的供词,立刻下令捉拿她的情人。一审问,情人就全招了。张大人下令给他们戴上重枷,锁上铁链,打入死牢。


张大人又查阅了前任知府一年前审理陈小六案件的卷宗,看完后,拍案而起:“陈小六的真尸已经找到,那之前河里的尸体是怎么回事?”于是立刻传讯当时报案的仵作孙平、周正。两人知道隐瞒不住,只好如实招供。


原来,当时孙平、周正被知府限期找到尸体,受不了鞭刑之苦,就起了歪念,想找个人冒充陈小六。那天,正好有个骑马的老汉路过河边,他们见四周无人,天又黑,就一起上前,把老汉拖入水中淹死了,马受惊跑走,他们也没管。他们担心老汉的相貌与陈小六相差太大,就找了个麻袋把尸体装起来,又放了几块石头,把袋口扎紧,沉入水底。过了十几天,才把尸体捞出来,送到衙门。这个骑马的老汉就是王虎的父亲。至此,大家才明白,那匹马跑走后被瘦子刘福牵走了,瘦子也因此冤死在狱中。


张大人让孙平、周正签字画押,把他们也打入死牢,然后重新整理了这个案子,上奏朝廷。不久,圣旨下达,命令将孙平、周正斩首,林氏和她的情人车裂示众,前任知府贬为平民,流放到边疆,终身不得为官。张大人处理完这些犯人后,回到衙门,细细回想这个案子的审理过程,不禁长叹:


“奸夫淫妇的恶行,引发了赵四的冤案;赵四的冤案,又导致了孙平、周正的犯罪;孙平、周正的犯罪,又让瘦子刘福含冤而死。这一连串的案件,四条命案共八条人命丧生,真是闻所未闻,令人痛心啊!陈小六之死,罪在林氏和她的情人,可赵四好心劝和,却被冤杀;孙平、周正为逃避刑罚,最终也被斩首;被他们杀害的王老汉,却由林氏为他操办丧事;无辜的瘦子刘福竟冤死狱中;而原本是个无赖的阿毛,却得到了赏金。这一切是如此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让人不禁感叹司法公正的重要性,若不能洞察真相,就会让无数冤魂含冤九泉啊!”


正是:


审案若失察,冤屈漫如沙。连环夺命案,警示后来家。



(文中图片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连环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