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灵山镇奇事
作者:忘念故事汇当今之世,有些地方邪祟作祟,便已令人惶惶不安。谁料在灵山镇,竟有妖兵鬼将出没,此事说来,甚是惊悚。不过,此皆为民间传言,诸君权且当作趣闻听罢。
此事发生于清末年间,彼时天下动荡,乱象丛生。灵山镇有个名叫赵刚的里正,这灵山镇本无甚兵祸匪患,却每至深夜,便会有一队奇异骑兵现身。这些骑兵身着黑色战甲,面容冷峻阴森,骑着高头大马,手持利刃,每逢夜色深沉,便在镇中呼啸而过,抢夺百姓财物、粮食,闹得鸡犬不宁。
彼时正值清末,世道混乱,官府疲于应对各方忧患,对这灵山镇之事自是分身乏术,难以顾及。而那伙妖兵来去无踪,毫无规律可循,有时一连数晚前来骚扰,有时又数日不见踪影,镇民们苦不堪言,时刻提心吊胆。许多有能力之人无奈之下,只得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一时间,灵山镇人口锐减,仅剩下寥寥数户人家。
这些人家或因家中老迈,不便远行;或因眷恋故土,不肯离去。众人聚在一起商议对策,皆推举赵刚为首,期望能共同抵御这股妖兵。然而,初次交锋,镇民虽奋力抵抗,却死伤数人,终是不敌。众人正心灰意冷之际,镇中来了一位和尚。这和尚身着素色僧袍,面容祥和,手持禅杖,颇有几分高僧风范。
和尚言明知晓镇中之事,愿助众人降妖除魔。众人仿若绝境逢生,自是对和尚言听计从。和尚让镇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制作纸人,镇民们手巧心灵,不出两日,便制得数百纸人。和尚将这些纸人置于镇外,并让镇民把家中的牲畜、粮食放置在道路两旁。众人皆不明所以,和尚解释道:“此妖兵,吾尚未探明是人是妖,若其为人,纸人便只是纸人;若为妖邪,纸人遇邪则化为神佛。且不论来者何人何物,见路边有财物粮食,或会取之而去,如此,镇民便可免受侵扰。”众人听闻,觉得此计虽奇,却也有几分道理,便暂且安下心来。
赵刚与数位身强体壮的镇民和和尚,每晚在路口守候。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那队黑甲妖兵再度现身。刚至镇口,只见那数百纸人竟似有了生命一般,微微颤动,继而活动四肢,纷纷站立起来,口中高呼:“妖邪来犯,妖邪来犯!”喊罢,便冲向妖兵。纸人虽勇,但终究不敌妖兵的利刃,片刻间便被斩杀殆尽,化为一堆废纸。
妖兵未加理会,继续前行,见路旁有牲畜粮食,便大肆抢夺,装满行囊后扬长而去。这一切,都被和尚与镇民看在眼里。待妖兵离去,和尚说道:“此乃妖兵无疑,其周身妖气弥漫,恐是往昔在此地战死之人,冤魂不散,化为妖邪。”赵刚听后,猛然想起,曾听闻老一辈人讲过,数十年前,此地有一场惨烈战事,一支叛军在此被官兵剿灭,死伤无数,尸体皆被弃于镇后的山谷之中。
和尚沉思片刻,道:“看来,需请出那些阵亡的官兵英灵,方能降伏此股妖兵。”众人听闻,心中不免有些畏惧,毕竟是要与鬼打交道。和尚让赵刚带领镇民前往埋葬官兵的山谷,暂避其中,并在谷中设坛祭祀那些阵亡将士。众人依言而行,和尚则在谷中设坛,诵经超度,一连七日。
七日后,和尚面露欣慰之色,对众人说道:“官兵英灵已应允相助,吾等有救矣。”众人虽心中仍存疑虑,却也稍感宽慰。和尚撤去法坛,叮嘱众人莫要惊扰此地气场。
数日后,黑甲妖兵又至。众人惊恐万分,以为大难临头。和尚却镇定自若,面向埋葬官兵的山谷,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大喝一声,将手中的圣水洒向空中。刹那间,狂风大作,天地变色,地面隐隐震动,似有千军万马即将破土而出。
不多时,只见一具具白骨身披残破战甲,手持锈迹斑斑的兵器,从地下缓缓升起。这些白骨英灵口中高呼:“杀敌报仇,杀敌报仇!”其声震天动地,气势磅礴。黑甲妖兵见状,顿时止住脚步,面露惧色。
和尚快步走向白骨英灵,手指黑甲妖兵,大声喝道:“仇人在此,还不动手!”白骨英灵们闻言,如猛虎下山,冲向妖兵。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双方展开一场激烈厮杀。这场恶战持续至黎明破晓,最终,白骨英灵大获全胜,黑甲妖兵全军覆没。
待雄鸡报晓,天光放亮,白骨英灵们缓缓退回地下,一切归于平静。仿佛昨夜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从未发生过,镇中的土地、房屋依旧,只是那股笼罩许久的阴霾已彻底消散。
和尚见事已平息,便欲离去。赵刚问道:“大师欲往何处?吾等当如何酬谢?”和尚双手合十,道:“天下不平之事尚多,贫僧当云游四方,降妖除魔,匡扶正义。至于酬谢,无需挂怀,此乃贫僧分内之事。”赵刚又问:“大师法号为何?吾等欲立碑铭记大师功德。”和尚微笑道:“贫僧法号随缘,不必立碑。”言罢,和尚飘然而去,只留下一抹背影在众人视线中渐渐远去。
自此之后,灵山镇再无妖兵出没,恢复了往日的安宁。镇民们时常传颂着这段奇事,感恩和尚的相助,而那神秘的和尚,却如同消失在世间的一缕清风,只留下无尽的传说与回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