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善报)
作者:情浓酒浓金陵有个叫宋慕淮的书生,家中富庶,为人豁达,喜欢结交朋友。
这年二月,他和几个举人同窗一起相约上京中赶考,临出发时,一个叫叫冯莫的同窗,却一直不见人影。
其他几人等的不耐烦,抱怨道:“说好辰时出发,这会都过了巳时,还不见人影。”
“一点都不守时,不如我们先走吧!”
宋慕淮看了看天色道:“现在时间尚早,不如我们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若是需要帮忙,咱们也好帮一把。”
“宋兄,你啊就是心太好了,这样不守时的人,以后又怎堪大用?”众人虽然有些不愿意去找冯莫,可见宋慕淮坚持,也只得随行。宋慕淮为人大方,若这一路有他一起,众人也能跟着沾光。
几人到了冯家,只见冯莫有些失魂落魄的坐在门口,宋慕淮觉得奇怪,走上前问道:“冯兄,今日是咱们约好上京之日,你为何坐在此。”
“宋兄,我一早便出门了,却偶遇一道士,说我乃是夭折之相,恐近日便会死于非命,我家中本就拮据,路费都是乡邻所借,若我真死于非命,不是徒添家中负担。”
“道士所言咱们也不知真假,若是不准,你不去赶考,岂不是徒留遗憾。”宋慕淮再三劝解:“你若只是担心路费,你可与我同吃同住,等到你手头方便在还于我便是。”
冯莫最终在宋慕淮的极力劝解下,随他们一起进京赶考。
几人坐船来到京都后,见科举日子还早,便在街上闲溜达。路过一处繁华的街道,只见挤满了排队的书生,几人好奇打听下才知,原来城中有个相师,看相很准,他说能高中,必定能高中,引来学子们蜂拥而至,只为能讨个好彩头。
“宋兄,不如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几人听后跃跃欲试。
“有何可算,若是算的好,那还罢了,若是不好,不徒添烦恼吗?”宋慕淮对于看相算命很不以为意,凡事靠自己更踏实。
“宋兄,左右无事,就当是玩闹?”说话的人叫王祥林,家中条件一般,此次他是冲着高中来的。
宋慕淮拗不过几人,只能和他们一起排队,等到轮到几人时,相师看了他们五人一眼,说道:“你们五人乃是同窗,此次科举只一人高中,一人克死异乡,一人有牢狱之灾,两人碌碌而为。”
五人一听,面色大变,齐齐问道:“谁高中,谁身死。”
“此乃天机,你们自己心里应该有答案。”相师丢下这句,便喊着下一位。
“大师,可有解局之法。”宋慕淮不在意高不高中,可这身死之人却不得不管。
“此乃命,我只断命,却不能逆天,还是早做安排。”相士说完,还看了冯莫一眼。
“身死之人大概是我。”冯莫听到相师之言,心中已是清楚,自己本来就被道士断言活不过一月,算算时间已经没几天了,现在若是往回赶,也只能死在半路。
“冯兄,莫听那相师胡言。”宋慕淮见冯莫像是突然被抽干了力气,担心的忙劝慰他。
“宋兄,多谢你一路照顾,我现在无心科举,打算回乡,我若是死在此处,也只是给你们徒增麻烦。”想到他们中一人会有牢狱之灾,冯莫怕给众人惹麻烦,打算即刻启程回乡。
宋慕淮见劝不住他,只能拿出二十两银钱递给冯莫:“冯兄,这银子你拿着,作为路上花销。”
冯莫也不推辞,接过银子道:“那就多谢宋兄了,若是死后有知,我必定乞求冥府助您高中,以答谢厚意!”
冯莫拜别众人,搭乘马车往家赶去。路过一处城镇,马车停下在此歇脚,车上因为还拉有其他的人,车夫叮嘱大家不要走远,午时末准时出发。
冯莫心情烦闷,无心饭食,便在镇子旁的河边小坐休息。这时,一个大着肚子的妇人走到河边,“噗通”一声跳了下去。冯莫见有人投河,顾不得其他,忙下水救人。
幸好他救得及时,妇人并无大碍,只是哭道:“你为何要救我,让我死了算了。”
“你身怀六甲,却不顾孩子死活,要寻死觅活,却不知有人多想活着。”冯莫拉着妇人,劝解她,自己是想活,却命数有限,这妇人却不珍惜活着的机会。
妇人哭着道:“我实在是没办法才寻死的,若有法子,我也不会寻死。”
“你有何难处,不如说出来,我看看能否帮你。”
“我相公失手打伤了人,那家人要我赔付十五两银子,否则要拉我相公坐牢,我找左右邻居借了十五两,路上却不慎丢失,现在救不了相公,还背上债务,实在愧对相公,才想着寻死。”
“我这有十五两银子,你先拿去救你家相公。”冯莫拿出身上的十五两银子递给妇人,妇人却推拒道:“你我萍水相逢,如何能拿你的银钱。”
“我是将死之人,留着银钱也没用,你拿了快去救你相公。”冯莫把钱塞给妇人,便朝马车等待的地方而去,却不想他为了救妇人,耽误了时间,马车已经走了。
冯莫摇头苦笑,反正自己也赶不回去了,死在哪还不一样,走一步看一步吧!想到此,他一路慢行,往家乡而去。却不想走了不远,竟然看到前方围着一群人指指点点,一打听才知是一辆马车失控掉到山崖下面了,车上的人都死了。
冯莫跟着人们下到崖底,才发现那辆马车就是他搭成的那辆,当时若不是他救人耽误了时间,估计这会自己已经死了。冯莫内心五味杂陈,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黄昏时,冯莫看了看身上仅剩的四两多银子,打算在附近的破庙凑合一晚。
进了破庙,找了处位置刚坐下,却听到角落里传出一声呻吟,吓了一跳。
“谁,谁在那里。”冯莫大着胆子询问,却不见有人答,大着胆子凑近一看,见地上躺着个中年男人,穿着华丽,却不知为何躺在破庙。
“热,水。”男子嘴里呻吟着,冯莫忙把自己的水袋凑过去喂他喝,却发现男子浑身滚烫,这是生病了,忙背起男子去附近找郎中,两人刚出破庙,却听破庙一声巨响,竟然塌了。冯莫看着成了废墟的屋子,一阵后怕,要是刚才不好心背男子看病,这会自己估计已经成了肉饼。
背着男子去了医馆,郎中看过后,才道:“幸好来的及时,在晚点大罗神仙也救不回来了。”
经过医治后,男子第二日便醒了过来,男子说自己叫罗成,是京城人士,外出做生意,却得知母亲病重,他带着随从一路疾行,却不想还没到京城便病倒了,随从看他病重,便偷了他的随身钱物跑了,他身无分文又病重躺在客栈,掌柜的怕他死在客栈,便把他丢去了破庙。
“多谢兄台,若不是兄台相助,在下已经死了。”
“罗兄不用客气,若不是罗兄,小弟估计也死了。”冯莫把破庙垮塌之事说了,又把自己被算命先生说会客死异乡之事也讲给罗成听。
“冯兄心善,两次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罗成一听,却觉得冯莫这样心善之人,老天肯定也会保佑。
“借罗兄吉言,希望如此。”冯莫被罗成这样一说,突然也生出一抹希望来。
“冯兄,我现在身无分文,你可否送我回京城,我回家后必当重谢。”
“罗兄不用客气,我送你回京,若不能躲过此劫,还请帮我把银子还给我的同窗宋慕淮。”
“冯兄仗义,我定当涌泉相报。”
冯莫用剩下的银子叫了马车,两人往京城而去,到了京城,冯莫却并无任何不适,想着科举,便向罗成告辞,打算去寻找宋慕淮他们。找到客栈几人看到活着的冯莫大吃一惊:“你没事。”
“嗯,暂时没事,怎么不见宋兄。”
“宋兄出事了,他几天前得罪了京中贵人,被关入了大牢。”
原来三日前,几人与一位公子擦肩而过,没一会那公子发现玉佩丢了,最后在宋慕淮的身上搜出来,那公子乃是尚书之子,见宋慕淮作为来赶考的学子,却偷窃他人财物,不配科举,便把他送去了牢里。
“宋兄根本不是那样的人。”
“他是不是那样的人,我们说了不算,玉佩在宋兄身上搜出,百口莫辩。”几人表示他们也无法,他们人微言轻,帮不了宋慕淮。
冯莫感念宋慕淮对自己的帮助,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救他。他想到罗成是京城人士,便找到罗家想让其帮忙。
“罗兄,本不该打扰,可是小弟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冯莫把宋慕淮的为人处事,和对自己的帮助都告诉了罗成:“罗兄,宋兄家中富庶,不会去偷东西,他对朋友都慷慨解囊,又岂会做偷窃之事。”
“冯兄的事,就是我的事,此事我会解决。”罗成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保证。
第二日一早,宋慕淮就被放了出来,原来罗成的兄长乃是刑部尚书,这样的小案子,他动动嘴皮,就能办好。
真正偷玉佩的乃是王祥林,他们几人中宋慕淮的文采最好,王祥林次之,王祥林想着相士说的他们中只一人高中,怕他高中,便偷了尚书公子的玉佩,偷偷塞到宋慕淮身上,就是为了不让他科举。
事情真相大白,王祥林被送去了大牢。宋慕淮得知是冯莫救了自己很是感谢。
几天后,几人参加了科举,最后只有冯莫高中,最近他经历了生死,对人生有了另一境界的认知。
宋慕淮因为王祥林的陷害,心情不够平静,才会落榜,另外两人则是因为才学不够落第。
几人没想到当初相师一语成谶,不过冯莫凭借善良改变了自己的短命。
结语: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冯莫凭借自己的善良举动,成功躲开了死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