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23 21:49

AI用后感

作者:微信文章
随着市面上的 AI 产品日益增多,我也进行了一番体验。

起初,我想用 AI 绘图来呈现我的灵感:将巨树与青龙融合,金属矿脉与白虎结合,火山与朱雀相连,冰山与玄武相衬:














完成绘制后,感觉还挺不错的,有的效果超出预期。

但我又有了新的灵感:当一个普通人被推到网络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其心理素质欠佳,那么他将要面对怎样的景象呢?

稍微想象一下,如果我是这个人:

【“你也配”“哗众取宠”“小丑一个”,每一条恶意的评论背后,似乎都有一双眼睛在凝视着我。这样的评论越来越多,渐渐变成了成千上万双眼睛隔着屏幕凝视我。不,透过屏幕深处望去,我惊恐地发现,这一双双眼睛并非单独的个体,它们只是一个恐怖存在的部分躯体。我无法形容它具体的长相,只知道它长着无数只眼睛,此刻正与我对视。刹那间,周遭的空气凝固,时间静止,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死死掐住我的喉咙,让我呼吸困难。“哐当” 一声,手机从我颤抖的双手滑落,摔在地上,裂开的碎片像一张蛛网布满整个屏幕。

屏幕的碎片逐渐拼接成一条条触手,碎片里是一颗颗眼睛。触手越变越长,眼睛也越来越多。它的躯体开始在现实中具象化,这是何等混沌扭曲的形象啊!

那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形体,不断在现实与虚幻之间闪烁、变形。它的存在仿佛撕裂了空间的维度,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违背了我所熟知的物理法则。

那一双双眼眸,深不见底,像是黑洞般要将我的灵魂吞噬。我与它对视的瞬间,只觉得自己的意识如风中残烛,在无尽的黑暗中摇摇欲坠。一股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恐惧从心底涌起,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淹没了我的全身。我的四肢不受控制地颤抖,牙齿也开始咯咯作响,仿佛要从我的嘴里挣脱而出。

大脑在极度的恐惧中变得一片空白,所有的理智和思考能力都被彻底摧毁。我想尖叫,可声音却卡在喉咙里,无论如何也发不出来。冷汗如泉涌般从额头冒出,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模糊了我的视线。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每一次搏动都像是重锤敲击,震得我全身发颤。

我试图转身逃跑,可双腿却像是被钉在了地上,动弹不得、、、】

于是,我让 AI 基于上述场景生成一张 “手机屏幕碎裂后,碎片拼成一条条触手,碎片里面还有一颗颗眼睛” 的图片:



在数十张生成的图片中,我挑选出了一张自认为最好的。然而,这张图片的效果,不能说准确呈现了我想象的画面,只能说与我脑海中的画面大相径庭。

后来,我又想让 AI 帮我提供一套利用不同植物外在特性组合成一只凤凰的方案。它给出的是一套园艺上常用的方案:用钢丝搭建外形框架,再用合适的植物去填充。按照这套方案生成的效果图如下:



虽然有点意思,但我其实有一套更简单、更自然的方案,仅用两种植物就能完成。利用鹿角蕨的外形当作凤凰的上半身,石松当作凤凰的下半身,这样就能得到一只自然美观栩栩如生的植物凤凰。

总之,经过对 AI 的一番体验,我个人得出一个结论:AI 就是 “人模”。

柏拉图提出过一个哲学概念 —— 理型世界,大致意思是在我们感官所感知的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真实且完美的理型世界。理型是事物的本质和原型,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概念或形式。例如,不管是黑猫、白猫、花猫还是橘猫,在这些各种形态的猫之上,都有一个完美的 “猫” 理型,所有现实中的猫都是根据这个完美的猫的模型衍生出来的。

而我说 AI 是 “人模”,意思是 AI 的最终阶段将是所有人的认知和经验的完整模型,它将汇聚人类所有的认识和经验。这个想法与理型世界相反,“人模” 并非永恒不变,相反,它会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丰富而持续拓展。或许在未来,人类的追求就是为了不断扩充这个 “人模” 而努力。

说了这么多,目前的 AI 大致是什么样的呢?我向 AI 提出了这个问题,它的回答大致是:AI 是基于算法和数据驱动,能够进行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理解自然语言、识别图像等多种智能活动的智能系统。

如今,AI 在一些需要丰富知识储备和强逻辑性的领域已经远超人类。但在另一些需要创造力和情感的领域,AI 却永远无法与人类相媲美。普通人的一场白日梦,便是 AI 永远难以企及的。

目前,AI 行业都在朝着通用 AI 的方向发展。不过,想要让 AI 像人一样思考,恐怕并非易事。因为 AI 只是在学习和回答人类提出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让 AI 主动提出问题,向人类发起疑问。

实际上,AI 确实也会根据设定向人类提问。之前我找 AI 做心理咨询时,它会贴心地询问我的情况,也能给予我不错的情绪关怀。这让我不禁感慨,自己的情绪关怀能力竟还不如 AI,我该不会也是人机吧?如果是,那我肯定是通用 AI 的标杆,因为我会自主提问。

基于对未来AI的思考,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未来世界:

【在未来,人造子宫将女性从生育中解放出来,人造太阳加通用 AI 又取代了所有缺乏创造性、没有人文关怀的职位,把人类从重复无意义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如此一来,所有人类在学习完通用知识,完成世界观塑造后,将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解决 AI 无法解决的问题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 AI 变得全能全知、、、】

当我构思出这个未来世界时,突然意识到,这不正是阿西莫夫的一篇科幻短篇小说的情节吗?

那篇小说的名字是《最后一个问题》,这是我最喜爱的科幻小说,没有之一。第一次读它的时候,给年少懵懂的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将我的思想引入了虚无的深渊,就像被虚无古神凝视了一般。

总之,我所想象的 AI 最终阶段或许就是《最后一个问题》里那个能实现逆熵增的造物主 AI,但它要走到这一最终阶段,必须依靠人类去推动和实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用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