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物: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创新之路
作者:微信文章在中国AI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梁文锋(1985年生于广东湛江)以其独特的"技术+金融"双轮驱动模式,开辟了一条从量化投资到通用人工智能的突围路径。这位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2008届),不仅是管理规模超800亿的幻方量化创始人,更带领深度求索(DeepSeek)在两年内成为全球大模型赛道的重要变量。
技术创业者的三次跨越
第一阶段:量化先驱(2008-2015)
在浙大实验室期间,梁文锋团队开发出国内首个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量化交易系统(2009),其开发的"因子挖掘引擎"使策略迭代效率提升40倍。2013年与合伙人创立的雅克比投资,首年实现27.8%的绝对收益,奠定技术化投资基础。
第二阶段:AI量化巨头(2015-2023)
2016年幻方量化上线首个全AI驱动的"九章策略",2018年管理规模突破50亿时,已实现98%交易由算法自动执行。2021年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私有AI超算"萤火二号",配备12,800张NVIDIA A100显卡,算力达2.88EFLOPS(百亿亿次/秒)。
第三阶段:AGI破局者(2023-至今)
2023年7月成立DeepSeek,首期投入20亿元启动大模型研发。2024年5月推出的DeepSeek-V2以0.5元/百万token定价震动行业,其MoE架构实现单卡吞吐量达GPT-4的1.8倍。2024年12月开源的DeepSeek-V3更将训练成本压缩至GPT-4o的8.3%,引发全球AI公司成本重构。
技术哲学与产业实践
底层创新驱动
梁文锋团队研发的MLA(多维度潜在注意力)机制,使模型上下文窗口扩展至4M tokens(2025年1月数据),在专利申报中已覆盖37项核心算法。其提出的"动态专家路由算法"将MoE模型推理效率提升60%。
开源生态战略
DeepSeek-R1(2025)开源版本包含3140亿参数,在Hugging Face开源榜连续8周登顶。开源策略带动开发者社区突破50万人,衍生出127个垂直领域微调模型,包括医疗诊断AlphaMed和金融风控FinGuard。
商业普惠实践
通过自研的"深海"分布式训练框架,将千卡集群利用率提升至82.5%(行业平均58%),使得API价格较GPT-4降低96%。目前日均处理请求量达43亿次,服务覆盖189个国家。
全球AI格局的鲶鱼效应
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评价:"DeepSeek证明了开源社区可以诞生顶尖模型"。斯坦福HELM评估显示,DeepSeek-R1在STEM领域任务准确率达89.7%,超越GPT-4o的86.3%。其开创的"技术民主化"路径,迫使主流厂商平均降价47%(2025Q1数据)。
极客企业家的管理密码
算力储备:累计投入35亿元建设杭州、贵安、新加坡三地智算中心,总算力达16EFLOPS
人才矩阵:汇聚327名研究人员(含21位ICML/NeurIPS最佳论文得主),博士占比81%
研发强度:2024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达73%,申请专利458项(含127项国际PCT)
未来布局
2025年3月,DeepSeek宣布启动"普罗米修斯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EB级训练集群,目标在2026年推出首个万亿参数开源模型。同步推进的DeepSeek-OS操作系统,已在自动驾驶仿真测试中实现98.6%的场景覆盖率。
这位拒绝过硅谷offer的技术理想主义者,正用数学思维重塑AI产业规则。正如他在内部信所言:"我们要做AI领域的费米实验室——既解决根本性问题,又保持对现实世界的穿透力。"这场源自东方的技术革命,或许正在改写全球智能时代的演进路径。
(数据来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浙江大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