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新春年味与科技火花共绽
作者:微信文章2025春晚:AI赋能,新春年味与科技火花共绽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春晚,早已成为全球华人过年的“标配”。2025年的春晚,更是将新春的热闹喜庆与前沿的AI技术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让浓浓的年味在科技的加持下更加浓郁。
一、AI助力,传统元素“活”起来,年味儿翻倍
春节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2025年春晚借助AIGC技术,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舞台上重焕生机。总台联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运用人物动态化AIGC算法,古籍、古画中的人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穿越”时空来到春晚舞台,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曾经静静躺在古籍中的戏曲画面,通过AI高清修复,再结合专业戏曲演员的标准身段信息采集,基于通义AI最新的万相2.1图生视频和人物动态化Animate Anyone技术,对戏曲动作骨架点的时序数据进行空间重建与驱动,让那些古老的戏曲人物“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让观众在感受传统戏曲魅力的同时,也为科技的神奇而惊叹。
不仅如此,在歌曲节目中,AIGC动画生成模型大显身手,生成特色人物、环境背景、场景元素等视觉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舞台效果。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舞台上出现的奇幻场景和鲜活角色,为歌曲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也让观众沉浸在充满创意和惊喜的氛围中,过年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二、拍摄转播新“视”界,AI打造沉浸式过年体验
为了给观众带来更震撼的视觉体验,2025年春晚在拍摄与转播技术上大胆创新,AI技术成为其中的关键力量。首次在演播大厅部署的由30台相机阵列组成的云上多视角拍摄系统,以“演播厅天空环绕视角”对节目表演进行摄制,运用先进的AI算法对多机位信号进行实时3D云渲染,并通过智能虚拟运镜手法,展现出节目在不同角度下的细节。以往难以捕捉到的精彩瞬间,如今都能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仿佛观众就置身于舞台之上,与演员们一同欢庆新春。
令人惊叹的是,完成这一高难度任务的并非广播级别的摄像机,而是30台普通相机。阿里云视频云负责人致凡介绍,要用普通相机满足春晚全链路4K HDR的画质、500M的超高清码率的要求,背后考验的是AI算法。为了解决相机过热、适应现场灯光舞美的复杂变化、动态调整焦距、防止闪烁不同步等问题,技术人员不断优化程序和算法,只为让观众看到更多细节丰富、每一帧无“瑕疵”的视觉画面,让观众的观看体验更加“顺滑”。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观众能够通过电视屏幕,清晰地欣赏到春晚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与家人一同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中。
三、舞台设计新突破,AI构建梦幻新春空间
在舞台设计方面,AI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栋梁》这一节目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为基础,借助AI完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的搭建,再通过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老的建筑群落之中,亲身感受中国古建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舞台设计,不仅为节目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
四、机器人“闹”新春,AI带来别样欢乐
春晚舞台上,一群特殊的“演员”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它们就是在《秧BOT》节目中登场的机器人。这些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机器人,穿着花棉袄,扭起秧歌,还能变换队形、舞动身体、多角度转手绢,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灵动性。它们的亮相,将传统的秧歌艺术与现代的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为春晚舞台带来了别样的欢乐。
机器人表演的背后,是先进的AI技术在支撑。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让机器人的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N・m,再加上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它们能够精准掌握周围环境的一举一动。通过先进的AI算法,机器人能完美“听懂”音乐,不管是欢快的节奏还是优美的韵律,都能配合得恰到好处。节目最后,机器人腕部电机搭载的抛放线机构,完成的转手绢、飞手绢的动作更是让观众惊叹不已。这一系列超硬核的技术,让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2025年春晚,AI元素无处不在,它不仅提升了春晚的制作水平和传播效果,更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惊喜和欢乐的新春盛宴。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AI技术与春节传统文化相互交融,让我们在感受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的温暖与美好。相信在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春晚还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科技与文化的奇妙碰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