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一企业裁员,德国机械制造业艰难维持核心员工队伍
德国机械制造业预计将在2025年迎来连续第三年产量下降,企业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竭力保留核心员工。根据行业协会VDMA(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的最新调查,大多数企业正通过缩减工作时间账户、暂停招聘、减少临时工等方式避免裁员。然而,市场悲观情绪持续加剧,部分企业仍不得不缩减人力成本。多数企业力保核心员工,四分之一计划裁员
尽管需求疲软,机械制造企业仍希望尽可能留住员工。VDMA经济调查项目负责人**弗洛里安·朔尔(Florian Scholl)**表示:“企业深知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也切身体会到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因此它们会尽量避免裁员。”
然而,行业前景依然黯淡。2025年机械制造业的年产值预计将再下降2%(经通胀调整后),这是该行业连续第三年萎缩。
VDMA在对1201家会员企业的调查中发现:
60%的受访企业预计在未来六个月内保持核心员工数量不变。
25%的企业由于经济形势低迷和订单减少,不得不缩减人员规模。
部分企业采取措施:通过减少加班时长账户、不再聘用临时工、自然减员不补充以及**短时工作(Kurzarbeit)**等方式应对。
尽管企业尽力避免裁员,但适度削减核心员工队伍可能仍不可避免。
订单萎缩,行业信心低迷
机械制造行业的低迷主要源于订单减少,企业普遍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34%的企业认为未来六个月的订单情况构成“重大或极大风险”。
35%的企业认为当前经营状况“糟糕或非常糟糕”。
仅22%的企业认为当前形势“良好或非常良好”。
VDMA首席经济学家拉尔夫·威彻斯(Ralph Wiechers)总结道:“整体而言,越来越少的企业认为当前形势良好或向好。德国制造业的运营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相比之下,海外市场更被看好,预计对德国机械产品的需求将增长。”
德国机械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
“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的机械产品近年来订单大幅下滑,主要原因包括:
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客户因不稳定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推迟投资。
海外竞争加剧:德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受到亚洲和北美企业的冲击。
国内经济环境压力:高昂的能源成本、繁琐的监管制度,使德国的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这一行业主要由中小企业组成,同时也包括西门子能源(Siemens Energy)、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GEA集团等上市公司。这些企业正面临巨大挑战,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总结:谨慎应对挑战,寄望未来复苏
面对订单减少、经济疲软和市场不确定性,德国机械制造企业正努力维持核心员工队伍,以避免未来技术人才短缺对行业复苏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市场前景依然充满挑战,部分企业仍需裁员,并采取灵活调整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德国制造业能否在未来恢复增长,将取决于全球市场的复苏速度,以及国内政策是否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