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难成日记写手
作者:微信文章01
由于AI,写日记已经面临诱惑。
打开文档,最上面自动跳出一行:
按下两次Ctrl键唤起WPS AI,使用“AI帮我写”。
呵呵,如果想要偷懒,想要不顾真伪,想要迷失自己,那就直接使用AI吧。
02
请“豆包”“帮我写今天的日记”,它竟然根据我在前期的提问,给了我如此的一篇,让我自己填写具体日期、星期和天气。作为回忆是行的,但作为原汁原味原创的今天日记肯定不行。
我是在那天游玩犁桥水镇而非今天;我是在早晨步入该景区,当时的小吃铺几乎全关门,小吃摊前基本上没有摊主的身影,之后陆续来了开始烹饪准备营业,而非“刚迈进水镇……小吃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是在临近中午离开该景区,而非在晚间观看了美景。
03
AI能够应用于书籍创作,更不用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章体裁和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文学体裁。比如王开东老师在今日则写到他把自己偏爱的文章《红嫁衣》交给DeepSeek变成短剧剧本,它花费两秒钟就完成了任务。
但AI没有时时刻刻和我在一起度日,没有切切实实过我的日子,没有亲身体验我的生活,怎么知道我在一天里做了哪些事、遇见哪些人和物、之间产生的详细对话内容或产生了哪些延伸性的思考呢?
所以,关于日记,AI难以成为写手。我还是自己动手在电脑或手机上打字,这样会真实、诚实、踏实。郭玉洁老师在《怎样写得准确,用真实打动世界》一文中提醒道:“对于非虚构写作来说,你要记住,真实就是生命。”
04
有人说,AI跟人类比较,缺乏感情。人与AI的互动,毕竟AI的机器味有点重,而人与人互动的人情味浓郁。
有人说,输入足够多的信息量给AI,比如经常喂自己写的文字给它“吃”,久而久之,像“养蛊”似的,它就会懂你多一点,逐渐会模仿你的风格去写。
我觉得那还是算了吧,纯属多此一举。即使模仿得再成功,它终究不清楚我在每天的日子里度过的时时、分分、秒秒。郭老师的建议是:写作并不神秘,不是天降灵感。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拖延,立刻坐下来,硬写。硬写是很好的写作方法。然后再修改比如删开头和无用的细节,设计结尾,反复朗读若发现疙疙瘩瘩就继续修改它。越写越多,越写越顺。
郭老师另联系文字和音乐。“好的文字是有音乐性的,有韵律、节奏,读起来很美、很快乐。”
这如同音乐性在建筑中的体现。梁思成先生曾指出:“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
05
今晚聆听了1797天“文质说”《“生活重组”是正在发生的大事件》。张文质老师认为人工智能的到来不是浪花,而是波澜壮阔的浪潮,对各种系统会出现巨大的冲击,所有人、所有行业和所有空间都受影响,真的是一个新知识、新时代。人工智能会改变我们的。只是看你能否玩出花样、玩出品质、玩出创造力、玩出新的世界。
06
AI可以做我的新式玩具和辅助工具,却不是万能替代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