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创作水平那么高,广大的诗人、作家,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在AI创作水平的强势碾压下,他们该怎么办?
作者:微信文章这个问题就像问"有了电饭煲,厨师会不会失业"一样有意思。来,咱们说点实在的:
1. AI是榨汁机,作家是果园:AI能快速榨出标准化的果汁,但永远种不出带露水的苹果。余秀华那句"月光落在左手上",不是算法能算出来的颤抖。
2. 人类在玩真人CS,AI在打游戏机:ChatGPT能模仿海明威的冰山写法,但写不出老渔夫手上真正的盐粒。就像AI能画星空,但梵高的耳朵还在真实地疼痛。
3. 建议创作者做三件事:
- 把AI当字典用(别让它替你思考)
- 多去菜市场闻鱼腥味(积累算法没有的感官记忆)
- 专攻AI的盲区(比如把个人创伤写成魔幻现实)
4. 残酷的真相:平庸的文案可能会被替代,但真正会观察地铁里老人握扶手姿势的作家,AI连他们的尾气都闻不到。
5. 终极优势:人类能写出让读者半夜哭醒的句子,因为作者自己真的为这句话流过血。AI的创作永远停留在表皮,就像用3D打印机做重庆火锅——有形无魂。
所以别慌,该写写你的。最差情况,以后书籍腰封可以写"百分百人类创作,绝无AI参与",说不定还能涨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