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那么强,普通人适合做啥?
作者:微信文章这几天在看Deepseek等AI的产品。
AI的速度发展太快,有点担心。
越来越多岗位已经直接被AI冲击甚至替代了。
不知道未来还有什么是AI无法好替代的。
我把问题喂给了AI。
它回复了我,AI难以替代的6大人性化能力领域。
一起看下。
1、复杂情感交互
* 心理咨询师:AI无法真正共情来访者的创伤经历
* 临终关怀护士:对生命终期的情感支持需要人性温度
* 婚姻调解员:处理情感纠纷需理解微妙的人际动态
2、创造性问题解决
* 用户体验设计师:平衡商业目标与人性化需求
* 社会创新策划:设计解决贫困问题的系统性方案
* 危机公关专家:处理突发事件的非标准化应对
3、跨领域整合
* 医疗伦理顾问:平衡AI诊断与人文关怀
* 智慧城市规划师:整合交通算法与社区文化需求
* 教育科技产品经理:融合教学原理与技术实现
4、价值判断与伦理
* AI伦理审计师:评估算法中的偏见风险
* 数据隐私顾问:设计符合人性的数据使用规范
* 科技政策制定者:平衡创新与社会公平
5、肢体精密操作
* 微创手术专家:应对手术中的突发解剖变异
* 文物修复师:处理脆弱文物的非标准化操作
* 特教康复治疗师:针对特殊儿童的个性化训练
6、文化传承创新
*非遗技艺传承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现代转化
*方言保护工作者:记录濒危语言的语境文化
*民俗活动策划:设计传统节日的当代呈现方式
看下来,
感觉二三四,都不是普通人可以快速进入的。
1、3、6里,有些还是可以参考下的。
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是需要人和人互动的。
比如心理咨询、临终关怀、婚姻调解,
这些需要面对面交流的,
但是需要技巧,没有清晰的标准的。
有些需要人与人互动交流,比如志愿填报 ,这种规则性比较强。
训练数据多了,AI也可以做。
第二,需要肢体精密操作的。
这个之前没想到过。
从文物修复的例子里,看到了一个字眼,非标准操作。
费标准,这个挺重要,我感觉。
第三,文化传承。
这个是我一直在想的。
文化类的、精神上的,还有一点空间。
就像李子柒、山白他们做的这种,
不一定需有多快,
不一定是追求效率……
甚至我觉得,道家文化这一类都可以。
大家越急、越卷,越焦虑,
通过文化上的、精神上的东西来治疗,未尝不是机会。
就跟现在大家都在卷加班、卷身体和精神,
太极就有销路。
大概这个意思吧。
第四,帮助人实现改变。
这是我自己想的。
我发现,很多知识,AI都可以给到用户。
比如,
如何克服拖延,如何实现目标,如何管理员工,
道理就那些。
一问AI,说得头头是道的,方案很全面,
可是用户看完以后,还是实现不了。
那如果做一些咨询,提供一些帮助,提供一些社群服务,
帮助人行动起来、找到方向、制定合适的计划、达成某些目标,等等。
也可以是一种机会。
当然,或许也可以归为第一类。
好了,就这些吧。
你呢,觉得有什么是AI时代普通人可以好好发展一下的方向呢?
这是安洲持续写作第1387/2000天,第1390篇。
欢迎关注,一起前行。·END·
喜欢的话点个在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