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⑩| 立足“一带一路” 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育见新闻”
节目视频
2025年1月发布的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
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如何不断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
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两会会客厅”特邀
全国人大代表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
张水波
为您解读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两会会客厅:您在过去一年里进行了大量调研,能跟大家分享一些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吗?
张水波:2024年我走访了六个国家,考察了多个项目。其中,印尼的雅万高速铁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将雅加达到万隆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也极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影响力。此外,中老铁路、肯尼亚的蒙内铁路以及中亚跨国管线等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还带动了产业园区、教育、农业和医疗等民生项目的全面发展。
建议加强外派人员安全防卫教育培训
培养高级安全顾问官
两会会客厅:今年您带来了哪些建议呢?
张水波: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的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今年我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要加强我国外派人员的安全防卫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但要把这种培训环节作为我们出国管理的重要环节,还要加强安全防护意识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同时,由于安全方面的培训比较专业,我希望中国能培养一大批能够面对外部形势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高级安全顾问官,作为培训师对我们的人员展开培训。
建议加强项目投入运营的“后评价”管理
两会会客厅: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要加入一个叫做运营的“后评价”管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能带来什么呢?
张水波:“后评价”管理是对项目投入运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积累经验,优化后续项目管理。它涉及地质、环境、管理决策等多方面的调研和分析,有助于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利益冲突,提高投资效益和运营效果。
搭建规模性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
两会会客厅:2023年您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建立“一带一路”国家基建学者联盟。现在这样的一个建议办复情况如何呢?
张水波:该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评价。目前,由中国科协牵头,天津大学正在筹办“一带一路工程师组织国际联盟”。该组织将涵盖基础设施及其他领域,旨在推动学术交流、标准制定、资质互认等国际合作,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加强鲁班工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两会会客厅:去年您又提出了一个建议,要通过鲁班工坊来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我听说教育部也进行了回复,对吗?
张水波:是的。鲁班工坊为当地的职业教育提升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服务于我们“一带一路”建设的项目以及相关产业。但是,随着鲁班工坊数量的增加,高水平的师资有所欠缺,相关教材、资金等方面也需要大力支持。因此,我去年提出了关于培养更好的师资、统一相关教材并给出相关资金支持的建议。受到了教育部的积极反馈,也给出了结合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展开相关工作的政策来支持鲁班工坊项目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质量+合作+传播
两会会客厅:您理解的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是什么呢?这么多年的感受是如何呢?
张水波:在调研“一带一路”项目时,我走访了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和埃塞亚的斯亚贝巴科技大学等高校,发现他们非常渴望与我们交流。这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要持续扩大其国际影响力,我们仍需努力。我个人认为,提升教育质量,让中国成为国际学者向往的留学地至关重要。事实上,每年众多“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报考我国研究生,每年我都会收到几十封与我联系的海外学子的邮件,就体现了这一点。此外,我建议吸引国际化学者来华任教,让他们以在中国大学执教为荣。如果能实现这两个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将更具国际影响力。
两会会客厅:从您特别熟悉的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理解的话,未来我们要提升我们的教育国际影响力,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张水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首要在于构建两支卓越队伍。一是针对理工科基础课,需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不仅精通中文授课,更需具备外文,尤其是英文教学能力,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尽管中文通过孔子学院等努力已具全球影响力,但英文授课项目仍是吸引海外学子的关键。
同时,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师资队伍,旨在让国际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结合国际化视野与中国文化精髓。此外,重视精品课程开发,利用新媒体打造国际公开课,使全球学子能在线体验中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同样重要,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助力学生就业。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为课程修订提供支撑,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最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至关重要。高校应成为国际传播的引领者,通过多渠道讲述中国故事,展现高等教育成就。双一流高校更需积极加强国际传播建设,提高国际舞台显示度,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辉煌成果。这不仅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肯定,也是推动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两会会客厅:未来,我们要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
张水波:首先,持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关键。要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有国际化的教学能力,还要展现中国特色。同时,重视优秀课程的打造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做好交流,支撑中国课程的变化或修订。最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让高校成为国际传播的引领者,展现中国高等教育的成就。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中国的高等教育将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播出安排
洞察时代,育见未来。《育见》,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每周一至周五19:45播出。
该栏目以“高远立意、高端布局、高度关注”的理念,关注国计、关注民生,把握时代脉搏,解读政策动态,构筑教育政务服务新通道,搭建教育政策解析新平台。
编辑 | 张泓宁 张澜深
美编 | 佳卉
责编 | 晓平
审核 | 王萌 燕筱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