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渊庆泽/山东:手握王炸,亟需破局
作者:鲁网泰安编者按:山东,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无限可能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山东在经济总量上位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之一。 然而,近期关于山东发展状况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山东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官僚主义作风、人才流失、港口资源整合不足等。
本文作者明渊庆泽以犀利的笔触,深入剖析了山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官僚主义、人才浪费、港口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破局之道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文章观点鲜明、内容详实,既有对山东现状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热切期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山东发展图景。
山东的未来,不仅关乎1亿山东人民的福祉,更关乎全国经济格局的优化与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引发更多人对山东发展的关注与思考,共同为山东的明天出谋划策,助力山东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山东:手握王炸,亟需破局
明渊庆泽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发展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视频中提到的“山东手握王炸却打不好”这一话题,直击山东发展的痛点,令人深思。山东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显著的区位优势,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自身,也对全国经济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一、山东的优势与潜力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面朝日韩,背靠京津冀,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长达3345公里,以及青岛、烟台、日照等多个大型港口,其中青岛港的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207个工业种类中拥有197个,在全部666个工业小类当中拥有526个。2024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9.86万亿元:增长5.7%,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三,且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为山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
二、官僚主义:山东发展的绊脚石
尽管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官僚主义问题在部分地区和领域仍时有发生,对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造成一定影响。
例如,山东省纪委监委近期曝光了多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包括执行政策不到位、审核把关不严、推诿扯皮、久拖不决虚报工作成绩、巡察整改弄虚作假、违规执法等现象。这些问题反映出,尽管山东在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但在一些基层部门,传统官僚作风仍未彻底根除,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让企业苦不堪言,也让山东的发展错失了许多机遇。值得肯定的是,山东也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通过一系列措施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努力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三、人才流失:山东的隐痛
山东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科研人才,但近年来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山东人才外流数量接近20万,位居全国之首。尤其是高端人才和高校毕业生的外流现象尤为突出,2019年山东非本地户籍毕业生的平均留存率仅为23.54%。此外,山东籍在外省工作的院士数量远高于驻鲁院士数量,高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这种人才流失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山东产业结构相对传统,以重工业为主,金融、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其次,山东地处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中心之间,受到两大城市群的虹吸效应影响,大量人才流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
此外,山东的教育资源虽然丰富,但重点高校数量较少,双一流、985、211高校仅有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这也导致了顶尖人才的外流。
尽管山东在人才政策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政策的推广和实施效果仍不理想。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对山东的人才政策了解有限,且对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和城市吸引力等方面存在较大不满。这些问题反映出山东在人才尊重和重视方面仍需加强,缺乏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机制,导致人才的创新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近年来,山东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努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回流。例如,山东实施了“山东一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引才活动,促进引才单位和青年人才的双向对接。此外,山东还通过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安居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措施,为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然而,要真正提升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山东还需进一步优化政策体系,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精准对接人才需求。
四、港口资源:山东的潜力有待挖掘
山东拥有全国最多的海港,港口资源丰富,但港口资源的利用效率仍有待提升。尽管山东在港口吞吐量方面位居全国前列,但在国际中转业务、临港产业和港口协同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山东港口的国际中转业务收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与国际先进港口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山东的港口资源是其发展的重要优势,但如何进步提升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加强港口之间的协同合作,拓展国际航线,提升港口物流效率,发展临港产业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山东通过整合港口资源、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取得了定进展,但仍需持续发力,推动港口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破局之道:刀刃向内,自我革命
山东要破局,首先需要打破官僚主义的束缚,进行一场刀刃同内的自我革命。山东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查改防”三位-体的治理体系,同时借鉴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同时,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六、人才战略:激发创新活力
山东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营造一流的人才生态。要深化人才制度改革攻坚,推进人才制度创新,更大力度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大力提高人才服务效能,实施人才服务体系构建、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内容拓展三大计划,整合服务资源,再造服务流程,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
此外,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为山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七、港口经济:打造海洋强省
山东要充分发挥港口资源的优势,打造海洋强省。要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作业效率;推动港口之间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国际航线,加强与国内外港口的合作,提升港口的国际化水平:发展临港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港口的经济辐射能力。此外,要注重海洋经济的创新发展,加强海洋科技研发,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提高海洋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八、未来可期:山东的希望与挑战
尽管山东目前面临诸多问题,但它的潜力和希望依然巨大。山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港口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庞大的人才储备。只要能够解决好营商环境等软环境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未来的山东一定会大不一样。
山东的1亿人民期待着能够出现更多敢于破局、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人才和领导者。这种精神需要体现在每一个山东人的行动中更需要体现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决策中。只有当这种精神贯穿于山东的发展实践中,才能真正推动山东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山东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山东能够彻底打破官僚主义的束缚,进一步尊重和重视人才,充分利用好港口资源,未来的山东一定会更加美好。
山东的未来,不仅关乎1亿山东人民的福祉,更关乎全国经济格局的优化与发展。我们期待山东能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推动山东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新征程,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让我们齐心协力,以坚定的信心、创新的勇气和担当的精神,共同迎接山东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相信,凭借山东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民的智慧,山东一定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历
明渊庆泽(笔名),1961年7月出生于山东泰安,汉族,研究生学历。他当过教师、蹲过机关、下过基层,大半的工作历程都在人民政协和政府领导岗位上度过,历经市县两级工作磨砺,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区域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