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5-3-12 14:06

再创新高、全国第二!江西高速又出好成绩

作者:江西交通广播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结果,江西高速综合排名全国第二,路面状况全国第二,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江西高速深耕精细养护、绿色养护、科技养护等领域,大力推进养护管理变革,道路路面技术状况水平持续保持全国前列,桥梁、隧道等养护水平实现质的跃升,为公众美好出行提供了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
精细养护,路面技术状况连续6年全国前三
江西高速坚持主动养护、预防养护和全生命周期养护理念,全年主动日常灌缝50余万米,采取就地热再生、厂拌热再生、厂拌温再生等绿色低碳技术实施千余公里路面预防养护,开展了约500公里修复养护,实现了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95;据统计,近四年完成了就地热再生近150万平方米、厂拌热再生200余万平方米等,绿色再生技术实施总规模位全国前列,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长期稳定在95及以上,路面行驶质量得到有力保障。





养护过程中严控路面各项工序,实施路面养护工程所需原材料实行统一集中采购,经过路段中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第三方单位现场进行统一核定后方可进场。在养护基地开展养护安全生产数字中心建设,强化养护生产集中化、远程化监管,系统根据多项指标设置预警阈值,在生产工艺不合理时进行多指标预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项目实施指标精确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准提升,桥隧养护水平大幅进位
自2022年起,江西高速持续推广特殊桥梁、隧道“桥隧长制”,通过“一桥一桥长、一隧一隧长”,与路段中心、专项管理部、养护所和养护站形成层层把关、各司其职管理机制,充分做好桥隧的技术状况认定、病害处治、风险防控、预防养护、养护新技术应用等工作,结合桥隧管理提升监测评比,深入推进桥隧的闭环管理、长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在都九高速鄱阳湖二桥试点无人机智能巡检,建立了构件级的桥梁轻量化BIM模型,通过AI识别采集原始数据1万余条,及时组织现场实施、保持良好功能状态。结合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等基础数据,全年累计实施1200余座桥隧病害处治,一、二类桥梁比例100%,一、二类隧道比例99%。
搭建7条大件运输主通道结构桥梁检算系统,自动分析通行方案并生成验算报告,计算时间小于10分钟,实现“一条高速所有控制桥梁,一键式分析,一键快速决策”,该系统自2023年试运行以来,共为120吨以上的大件运输申请单出具验算报告700余份,助力我省大件运输审批效率提升了近5倍。


深度变革,养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2024年江西三轮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道路通行应急处置得到交通运输部公路局“随下随清、雪中路通、雪停路净”的高度表扬;根据养护所、站的地理位置,进行西北(重点区域)和东南(一般区域)划分,实施应急抢修机械、设备标准差异化配设,持续增强区域针对性、提高协同灵活性。
完善路桥隧养护决策分析系统,实现了基于大数据的养护辅助决策分析功能,资金匹配度达90%以上。强化了养护成本管控,组织编制了《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清单及计量规则》,统一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清单子目及计量规则,开展高速公路养护定额研究。





推广路面智能巡检,以时速100公里,自动识别路面坑槽、裂缝、跳车等病害,并自动派单启动维修流程,使日常巡查速度提升60倍以上,准确率达90%以上,目前累计巡查里程达50余万公里。实施养护智慧作业区,通过定位标志牌、安全锥、智能摄像头等装备,实现施工作业区展示,向导航等APP推送施工作业信息,提醒司机提前减速安全通过施工区域,为通行和施工提供“智能”防护。
在2023年评定的27个星级养护站基础上,深化星级养护站评定标准,融入年度单公里通行费指标,考虑路面性能指数等主要评定指标合理衰变,优化优先推荐项的使用原则和条件,进一步丰富原有硬件配置、管养指标、工作业绩、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等硬性指标,营造养护站的良性竞争氛围,目前,星级养护站数量已达40个,占集团养护站总数的50%以上。在大广高速武吉北段、沪昆高速梨温段、福银高速温沙段等重载交通、特殊路段相继推广应用集约化养护方案,工期缩短近75%,大幅度减少对社会车辆通行的影响。完成G35济广高速景鹰南段及G70江西福银高速温沙段2024年度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创建300余公里安全精品路,显著提升了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系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创新高、全国第二!江西高速又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