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0-26 08:36

寻找西安/陕西古老的文化精髓—陕西方言

“麻烦”叫“波翻”,
“惆怅”叫“惘乱”,
“操心”叫“熬煎”,
“好动”叫“拾翻”。
“一堆”叫“河滩”,
“台阶”叫“简简”。
“早晨”叫“枪鼓”,
“中午”叫“晌鼓”,
“下午”叫“后晌”,
“晚上”叫“黑来”,
“等会儿”叫“幸嘎”,
“非常”叫“怕怕”。
“宴会”叫“汤水”,
“晚餐”叫“喝汤”。
“这儿”叫“致达”,
“那儿”叫“呜达”。
“他爸”叫“他大”,
“父弟”叫“大大”,
“叔妻”叫“娘娘”,
“伯妻”叫“姆姆”。
赞语“嘹扎啦”,
骂人“松样子”,
无益“求不顶”,
便宜“拾合*”。
“母牛”称“乳牛”,
“公牛”叫“*牛”(哈哈!)
“*牛尿尿哩”,
“毛驴上套哩”,
“磨蹭”叫“暮囊”,
迟缓没效率。
敬称长辈叫“砣人”,
爱称小孩叫“瑞娃”。
没有问题“没麻达”,
窝窝囊囊“日八抓”。
开口说话叫“言传”,
谈天说地叫“胡谝”。
看人吃饭叫“日眼”,
楞头小伙叫“二杆”,
打情骂调“没皮脸”,
两人结怨叫“不谄”。
油条别名“油炸鬼”,
麻花别名叫“麻糖”。
结婚配送叫“送客”,
半夜偷情叫“嫖客”。
态度蛮横叫做“歪”,
一往无前叫做“狰”,
能吃能打叫“能喋”,
办事糟糕叫“麻眼”,
干脆利索叫“麻利”,
性格难缠叫“麻糜”。
关中俚语一大串,
说到天黑说不完。
异地老乡见了面,
几句乡音现情缘!

[ 本帖最后由 苏格兰风笛 于 2005-10-26 11:12 编辑 ]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0-26 08:36

she=说,
n-ia--别人
擦--咱,或者咱们
阿公阿家--公公婆婆
担子--连襟
线厚--妯娌
zi--这个音拼音拼不出来,必须用英语的音标【zi:】且音调上扬,意思:儿子
还有一些不太常用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说,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了,不过我知道,呵呵,因为我对这特别感兴趣,我要说最原始的陕西话,嘿嘿
撇货--不好的东西
载怪--这两个词都是骂人的,大概就是说某人不学好,是个二流子
日鬼--
日鬼捣棒槌--这个也是骂人的,暗地里捣鬼的意思
函贱--一般指闲的没事干,总给人添乱或帮倒忙
鸟人--这个不是字面意思,是指:痒,一般用作形容词
胡基--过去农村盖房用的是土砖,打好的叫坯,晒干了就是胡基了,可以盖房了,呵呵
bia--粘,例如,把邮票bia到信封上
隔蹴--蹲下,这个比较常见
惜惶--可怜
pia--要么专指两腿张开,要么就是指俗气,土气,常会说pia气,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pia气得很
贼棱,贼棱子--倾斜着,四川话里也有这个说法
柳娃子--贼--呵呵,这个太古老了,我是看有关陕西的故事时才知道这个的,现在只有部分老人才会这么说
洋火--就是洋气的意思
擦货伴--不成对的意思,例如,你穿的这双鞋是擦货伴
帽根--辫子,呵呵,我觉得这个说法太有道理了,辫子,帽子之根,简称帽根,呵呵
让--挖苦,音调上扬,这个说法很古老,俺们历史老师说过,史记里就有这种用法,呵呵,当时陕西话可是官方语言啊
扩--一般指用棍子之类的东西打,例如,成材的树不用扩,说的是教育孩子,成才的娃不用打
着,料--扔
嗯,把我写的累得,没有个人陪我说陕西话,想着些东西还真不好想,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以后想起来再补充,大家要是有比较独特的,也说说,要保护我们的语言啊,hoho

注:偶是一个陕西人,偶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偶也会说些英语,但是,偶在能说陕西话的时候,决不说普通话,能说中国话的时候,决不说英语,这可是偶们的语言啊,偶们的语言不靠偶们来发扬光大还指望谁来给偶们发扬广大呢......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0-26 08:37

扑索----有擦拭、揉搓的意思,“把身上的土扑索一下”
沷烦----麻烦的意思,语气不同,意义也不同。“你活沷烦了?”有侮蔑的意思
踅(xue)摸----小偷小摸的意思
拌汤——糊糊                                          

夜儿个——前一天

埔拉——手脚乱动

牵繁——话多,惹人嫌

班辈——辈分

杯豁——损坏

迈乜——注意力不集中

敦打——训斥人

克里麻嚓——快点

怪怂——心眼多

朵拉 发表于 2005-10-27 19:35

别说,看了之后还真是找到点感觉了,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寻找西安/陕西古老的文化精髓—陕西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