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0-26 09:10

周秦汉唐的标准普通话:曾为国语的西安方言ZT

陕西有三话:陕北话,陕南话和关中话。我们通常所指的陕西话既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与普通话作为国家语言标准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古称关西秦声的关中方言,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今人之雅言已失去关西秦声之本色,秦腔高吼激越,言语粗犷奔放,说话习惯粗喉咙大嗓门,但仍不失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重要一支特色语。

    西安方言的字音词语拥量浩大,仅我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不下百条,一些口头话音字词常用常说但难写难读,大致罗列出来以餐读者,字义力求准确;有些生僻字词出自古文典籍或方言考释,在常用词典中难以寻觅,特加以注音或取以谐音,用西安方言口语来念都很熟悉:

    头叫萨(sa)    
  钱叫嘎(ga)   
  美叫颤(chaN)
  看叫扫(sao)    
  啥叫唦(sa)   
  说叫谝
  好叫嫽   
  坏叫黠(ha)    
  下叫吓(ha)
  大叫鼍(tuo)   
  小叫碎    
  不叫嫑
    拿叫拤(qia)
  抢叫刁
  跳叫蹩(bie)
  粗叫壮
    嫌叫偾(fen)
  热叫焪
  寒叫?B
  鸟叫雀(qiao)
    呆叫瓷
  傻叫瓜(gua)
  苯叫闷
  犟叫戆(gang)
      倔叫噌
  凶叫崴\歪或横

    大雨叫白(bei)雨
  太阳叫日(er)头
  额头叫奔楼
  眼睛叫眼窝
    玩具叫耍(fa)活
  棉鞋叫窝窝
    馒头叫蒸馍
  烧饼叫饦饦
  土坯叫胡畦(qi)
  衣裳叫架甲或挂挂
    ?C子叫干猴
  老乡叫乡党
  说话叫言(nian)传
    昨天叫夜个
  去年叫年司个儿
  还行叫傍尖儿
  夹菜叫抄菜
    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
  完成叫停当
    帮忙叫搭手
  估计叫括摸
  寻找叫学摸
    收拾叫打辄(zhe)
  细心叫细厢
  慢性叫暮囊
    舒服叫颤(chan)活
  自在叫斡曳
  挠痒叫胳搂
    怕痒叫害咬(niao)
  抓紧叫赶紧
  狭小叫窄掐
    跺脚叫弹脚
  蹲下叫鸽蹴
  站住叫立呵
      跟上叫厮干
  一起叫一搭/单儿
  使劲叫鼓劲
  漂亮叫忒色
    行了叫罢咧
  弯了叫跷咧
  绕路叫冤路
    哆嗦叫颤颤
  二胡叫弦弦/胡胡
  哪里叫嗄(a)哒
    那里叫唔儿或唔哒

    不行叫没向
  不叫不铆
  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
  眼谗叫搡眼
  粗心叫毛糙
    野蛮叫生生
  利索叫麻利
  麻烦叫麻眼
    站开叫趔开
  走开叫闪远
  滚蛋叫结(jie)哇  
  磨蹭叫

苏格兰风笛 发表于 2005-10-26 09:59

再补充一些:)

嫁人叫打发,呐喊叫吱哇,

话多叫皮干,贪吃叫搡眼,

害怕叫怯火,修理叫拾掇,

糟糕叫麻眼,吹牛叫胡煽,

烦躁叫拇乱,讨好叫骚情,

客气叫颇繁,办法叫挖爪。

lizifairy 发表于 2005-10-26 14:17

太撩咧,学习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秦汉唐的标准普通话:曾为国语的西安方言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