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3-13 12:17

新书 |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作者:微信文章


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理论上探索新时期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是本书的核心任务。

新书速递

(点击封面即可跳转购买界面)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李向阳 等著

2025年2月出版/128.00元

ISBN 978-7-5228-3235-7

内容简介:本书试图从“一带一路”的治理结构出发,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可持续与惠民生的具体目标开展路径选择研究。在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我们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产能合作、道德风险、债务与环境可持续、国际认知、安全保障、机制化建设等,探讨相关问题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之道。
作者简介: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亚太学会会长,研究员。

本书目录

第一章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正确义利观的视角

  第一节 “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与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以正确义利观指引企业社会责任的重构

  第三节 产能合作中正确义利观的治理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合作:机制供给的视角

  第一节 国际发展合作回顾

  第二节 传统国际发展合作的不足及其改进

  第三节 “一带一路”发展合作的机制供给模式

  第四节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第五节 结语

第三章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道德风险的视角

  第一节 导语

  第二节 文献中的四种观点

  第三节 理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关系的一个理论框架

  第四节 案例比较

  第五节 走出困境的路径

  第六节 结语

第四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债务可持续问题

  第一节 三种“债务陷阱”说与中国学者的回应

  第二节 中国的融资模式与“一带一路”债务问题的复杂性

  第三节 地区竞争、选举政治与“债务陷阱外交”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第一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向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第三节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生问题与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路径

  第一节 实现“一带一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第二节 实现“一带一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第三节 新形势下机制化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路径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一带一路”机制化建设中的透明度规则

  第一节 透明度的概念、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一带一路”透明度问题的成因分析:以美、澳、新为例

  第三节 中国如何化解对“一带一路”透明度的质疑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一带一路”建设的差异化分层路径探析:以东南亚地区为例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基于东南亚国家类别归属的项目分层分析框架

  第三节 案例分析:项目分层推进策略的具体实践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以多边主义应对“塔西佗陷阱”:“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的共建国家认知问题研究

  第一节 多边主义理念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当前学术界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认知风险的研究

  第三节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认知变化及其根源

  第四节 以多边主义降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建国认知风险

  第五节 结语

第十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安全保障

  第一节 安全维度的“一带一路”

  第二节 “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建立、发展和完善“一带一路”的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节 结语

试读部分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内涵

高标准、可持续与惠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三大目标。这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
第一,高标准是相对于国际通行的标准而言的。“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国际社会的协奏,因此遵从国际标准和规则是自然选择,但对于其内涵是什么,中外则有不同的认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阶段,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互联互通总体上呈现“硬联通”的特征,标准与规则尚未提上议事日程。西方国家恰恰把这一点视为“一带一路”的软肋。由西方大国倡导的所谓国际标准通常会附加价值观导向,而由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制定的标准更具有务实性和可行性。事实上,围绕“一带一路”的高标准,作为倡导国,中国已经迈出了具体的步伐。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2021年4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承诺不再对化石能源项目投资。此外,倡导绿色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廉洁丝绸之路理念客观上为“一带一路”建设赋予了高标准:绿色丝绸之路强调的是环境领域的高标准,创新丝绸之路强调的是科技进步和应用领域的高标准,廉洁丝绸之路强调的是反腐与透明度领域的高标准。
第二,可持续是一个涵盖内容极为广泛的目标。它不仅要求对“一带一路”的倡导国(中国)是可持续的,而且对共建国也是可持续的;不仅要求经济上的可持续,而且还要求政治、安全、社会、文化、环境层面的可持续。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试图从多角度质疑“一带一路”的可持续性。比如,“债务陷阱说”把某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债务危机或风险与“一带一路”人为地联系起来;“降低环境标准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没有达到国际通行的环境保护标准;“机制失灵说”认为现有的机制不能保证把资金投到具有商业盈利价值的项目上。面对这些质疑,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而应该做区别对待和分析:有些是在刻意抹黑“一带一路”(如“债务陷阱说”);有些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如“降低环境标准说”),为此中国政府已经在做出调整;有些则属于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固有难题(如“机制失灵说”),需要探索新的合作机制。
第三,惠民生的核心是要让共建国的民众获得“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是实现民心相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在“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阶段,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互联互通客观上难以对东道国的税收和就业改善带来直接的拉动效果。究其原因,在不发达国家中从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项目投资到贸易、就业、税收的增加存在较长的时滞,普通民众短期内难以感受到“一带一路”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对于那些不发达国家而言,只有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扩展后续的产业合作才能在经济增长、税收、出口、贸易收支平衡、就业层面形成良性循环,“加快过境速度”“降低优惠关税”的拉动效应才能显现出来。相反,在某些情况下,因受项目布局、债务、土地征用、雇用外来技术工人等因素的制约,反而会受到当地民众质疑。为此,在加快产业合作步伐的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多层面入手惠及民生。如,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中国政府倡导建设健康丝绸之路;为应对减贫压力,中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把“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对接;为了尽快惠及民生,中国政府承诺加快推进“小而美”项目的建设;等等。

摘自序言

策划:燕   羽编辑:燕   羽审校:柳   杨转载自:列国格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书 |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