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3-16 18:09

闲人笔记·北京印象

作者:沐秋
二十一日,乘火车到达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这就是中文系毕业前的实习了。
北京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当火车离北京越来越近的时候,我的心情却平静了下来,像一潭无风的静水。
小的时候就用蜡笔画过天安门,金顶红墙,光芒四射,那是照着哥哥的课本画下来的。
天安门广场



我真切地站在天安门广场,眼前是魂牵梦绕的天安门。我矗立在这里,我在一寸一寸地增长,一围一围地扩展,仿佛要全占这宏大的广场,要独自拥有这个神圣的地方。
今天的天安门,金顶红墙,气势宏大,正像我千百次想象的那样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很多人都在天安门前留影,他们是想把自己永久地留在记忆里吗?
我感觉,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整体,成了它的一部分。
我身后是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诗人说,那是天地的支柱,他满脸忧郁地吟诵着:我常想,这天是该有个支柱的。我扭过身来,深切地看着纪念碑,这那里是什么支柱,这分明是中华民族脊梁,不屈的脊梁,是我们民族奋起自强的精神写照!
毛主席纪念堂



我们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我随着鱼贯而入的人流,缓步进入纪念堂,站在水晶棺前面,突然就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看着伟大领袖慈祥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悲痛,毛主席的伟大,真的需要这样的一个补充吗?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因为他的不朽的丰功伟绩,是因为他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的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难道把骨灰撒向江河大地的周总理就不伟大吗?
瞻仰毛主席遗容后,我们参观了纪念堂内的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展览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音容笑貌,让我肃然起敬。
公交车



北京车多,人也多,蜂拥而上,蜂拥而下,上车不容易,下车也难。
可以说,此次北京之行我是最活跃的,但我的内心对大都市充满着隔膜感,看着匆匆的人流,一辆紧赶一辆的公共汽车,密密匝匝排列的的士,拔地而起的高大的逮筑,满大街的外国观光游客,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让我感到了自卑,未来的世界充满着陌生和不适应,但我要勇敢地去面对。
福寿岭



我想去爬山了,尽管很累了,但待在这个租住的大宿舍里,我没了话语,好像被孤独包围了。
坐车来福寿岭旅馆时,便见北面一带的青墨,连连绵绵,生生动动,就想,山地该是情趣横生的地方,千般万般地想去看一看。
福寿岭在石景山区,属燕山余脉,站在山脚下,才见这山郁郁葱葱的,全是树映了,其间松柏最多,杂有枫树。此时五点钟光景,天淡淡的阴着,太阳淡淡地照着。满山横横斜斜着许多灰白的小路,纷杂的热闹,弯曲的扭捏。山时高时低,路便时隐时现,时断时续。
我拾级而上,没走几步便失了方向,认不出东西南北,心里有些慌乱,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置身在这绿色中,浑然不知东西,不正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体验吗?便顺一条扭扭折折的山路,坚定地向前向上走去。
抬头望去,路的尽头分明就在那里,但刚到路头,却见路一折,又开始了新的延伸。这真像人生,虽有波折,但永远向前。
墨绿中就有了一户人家,错错落落地几间白色的房子,在绿色中显得极为醒目,就像文章里的感叹号,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从山上下来,天已黑尽了,都市的夜和白天一样繁忙。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睡去,想到山中那户人家,和院里住着的那位古稀老人。
王府井和西单



北京的百货商店多,去逛了西单、王府井,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穿着时髦的人,感受到了大都市的繁华。
徐悲鸿纪念馆



徐夫人廖静文女士热情地讲了很多,讲了徐悲鸿,也讲了许多自己,最后讲到她的书《徐悲鸿一生》,很多同学就去旁边的书柜上买了书,请徐夫人签字。这是参观徐悲鸿纪念馆事先安排好的事情。
徐夫人是个优雅中年妇女。
北京动物园



我原想狮虎山是个很威猛的地方,没想到山很做作,看不出一点威严。
狮虎山里养着狮虎豹,虎是最活跃的,也只是厌厌地走来走去,有时漫不经心地看一眼游人,最终没有发出想像中的威严的吼声。老虎是威猛的,但失了自由,也便没了生气。就想虎啸是唱给山林的歌吗?
豹子无聊地卧在花草中,迷着眼,像一个超凡脱俗的智者,它那温温柔柔的睡态,让我想起中午的阳光下坐在门坎上纳鞋底的小媳妇。
最威猛的狮子根本就没有出洞,在围栏之外只有一个角度能看见狮子的头部,外面的一切不能引起它的丝毫兴趣。它静静的趴在那里,在想它曾经驰骋过的草原吗?在想它曾经咆啸过的山林吗?
在狮虎山的失落,在猛禽槛得到了慰籍,受到鼓舞。
鹰、雕、鸷、鹞,傲立在几棵枯树上,是雄性的雕塑!它们机警的眼神,张显着天然的凶猛剽悍。这种野性,让我感到振奋!
越是珍奇的,越会受到呵护。能进鸣禽馆的都是些羽毛鲜亮、体态优美、和鸣悦耳的飞禽,它们虽然失了自由,但看上去,它们怡然自得。
故宫



进了天安门,走过金水桥,前面就是午门,这里就是皇宫了。
来故宫观光的游客格外多,在一个刀痕累累的金缸面前,围着一群好奇的外国人,他们抚摸着缸上的刀痕,向导游询问着。听着导游的讲解,老外们不停地发出惊讶的呼叫。导游走到金缸面前,把手中的讲解棒横在缸前,做出刀刮的动作。老外们陆续离开了。这时,一位年长的老外重新回到金缸前,用手抚摸着刀痕,见我在看他,友好地向我笑了笑。
这些刀痕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留下的,这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耻辱。
我站在高处,眺望紫禁城,庄严中不失玲珑,宏大中不拒细微,雕梁画栋,金壁辉煌,心中陡然升起万丈自豪!
北海公园



游北海,先游团城。
团城中古树极多,“遮荫候”“白袍将军”各有故事。承光殿中供奉一尊金佛,庄严肃穆,一派普渡众生之相。我进殿时,正有一对情侣在虔诚跪拜,他们双手合十,表情专注,念念有词,站起来时,男的将一元人民币投进了功德箱。我听到他们的祈祷,我想他们是在祈祷爱情吧。
出了团城,便一心都是白塔了,一抬头,就见白塔矗立在湖心岛上,在浓绿的托裹中,一尘不染,光洁耀目,让人心生敬慕。
我们拾级而上,朝着白塔攀登,一路上行人不断,笑语声声。我丢下同伴,捷足先登,白塔越来越近,也越来越渲大起来。我绕着白塔走了一圈,然后站在起点,头大仰,眯眼看那塔尖,心中充满着惊讶,诺大的一个塔,怎么这般迅速的消失在空中,就像一声威严的怒吼,虽然振耳欲聋,却极为短促,这是我远看的那个颀秀的白塔吗?心中不免有些失望。
下到山下,回首再看那白塔,赫然又是那样的颀秀,那样的一尘不染,心中的失望便一扫而空了。大概世上的事物都是如此,拥有时便少珍惜,离开了才看到它的美好。
鲁迅故居



鲁迅故居是一个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秋夜》中的那两棵枣树还在,已经长到合抱粗了,果然“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只是位置有些不同,四合院的两棵,一株在后院,另一株是在过道里。院内先生种的白丁香还在,四月里正是绿得可爱时,便邀同学在丁香前合影。
故居有一男一女两名管理员,他们并不理会我们的到来,依然故我地聊天。故居的房间都不能进入,只能隔着窗子看,正是中午,玻璃反光,用手遮了,室内的陈设依然模糊不清。最遗憾的是,不能进到书房看一看。
在博物馆看到过先生的上海故居模型,要比北京的大些。
颐和园



去颐和园的同学中,树亭君体力最好,才到佛香阁,大多腿脚酸麻叫苦连天了,只有树亭依然兴致勃勃。其时,智慧海还运远地悬在头顶呢。
排云殿内的菩萨面前铺着厚厚的一层硬币,这是游向菩萨手中圣水碗投置硬币所致。我问身边一位正在投币的中年妇女,她说,投到碗里,菩萨降福呀!我发现,能投进碗中的真的不多,多数硬币都落在菩萨脚下,我摸出两枚硬币,也没有投中。
天坛



在中国帝王的眼中,天坛是天地中心,是帝王祭天的地方。
天坛公园内,圜丘坛、祈年殿、祈谷坛、回音壁,都是那么精妙绝伦,精美绝伦。
当我站上圜丘坛的那一刹那,觉得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唯我独尊!
1986.4.27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人笔记·北京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