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本土科幻、网文IP……青年作家热议文学上的重庆辨识度如何实现
作者:新重庆-重庆日报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青年作家必须牢记‘国之大者’,主动拥抱时代生活,以卓越的文学创造回应时代召唤。”去年召开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对广大青年作家如此寄语。青年作家的创作实践,是文学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重庆一批青年作家崭露头角,为文化强市建设贡献着力量。
当今时代,技术变革推动着社会一日千里,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重庆文学可以有何作为?打造文学意义上的重庆辨识度,这一愿景如何更好实现?青年作家们,正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追寻答案。3月14日举行的重庆市作家协会五届四次全委会暨创作大会上,一批青年作家分享了他们的思考。
青年作家代表林檎在大会做分享。记者 赵欣 摄
立足现实主义传统,书写火热的新重庆
“我2016年本科毕业来重庆,从一名外地游客到如今成家立业,走上业余创作道路。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座魔幻与现实交织的城市,这里的坡坎巷陌、火锅江湖,以及麻辣鲜活的市井语言,都为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虚构是小说的生命,但现实主义永不过时。”青年作家林檎是一位新重庆人。他表示,现实主义创作具有丰富可能性,“要让新重庆的辨识度在文学中迸发,就要在扎根地域独特性的同时回应时代叩问。”
“以《红岩》为代表,现实主义是重庆文学的优良传统。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们扎根于现实土壤,这些作品证明,重庆一直以来都是文学创作的资源富矿,而现实主义,无疑是一把趁手又好用的铁锹。”他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说现实主义是火锅汤底,那么重庆的地域特色就是那勺灵魂‘老油’。地理与文化的双重烙印塑造了重庆人独特的生存哲学。如今,新东北、新南方写作等概念兴起,重庆更是优势独具。”
林檎曾经写过江北机场的驱鸟员、碧桂园保安队队长、罗森小卖部售货员、兼职滴滴司机等,他认为,城市变迁与个体命运永远是交织在一起的,尽管现实主义书写面临挑战,存在困难,但作家应该主动作为,“如今的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烟火气,也有国际都市范儿。有的编辑老师说,青年作者光有理念没有生活,我想,现实主义文学从来不是对生活的复刻,而是对现实的提纯与升华。重庆文学的辨识度就藏在重庆的城市、农村、山乡、库区的火热生活中,都市题材、山乡巨变、生态文学都大有可为。”
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擦亮本土科幻招牌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科幻文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挑战。如果说传统科幻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创造工具’,那么当下我们更需思考‘工具如何重塑人类’。AI不仅是一种技术现象,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边界、伦理的困境与文明的抉择。拥抱AI时代,需要我们去勾勒出它的温度与边界。”青年作家段子期说。
重庆是中国幻想类文学重镇,活跃着一大批优秀科幻作家,段子期正是其中之一,家乡重庆常常成为她的故事的发生地。“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曾说,当前文化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以科幻文学为代表的科幻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维度,正成为大国文化博弈的关键领域。重庆本土科幻文化有很好的基础,应该积极地趁势而上。”
如何擦亮本土科幻招牌?她建议,可以推动科幻文化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利用洪崖洞、李子坝等网红景点,设计科幻主题打卡路线,将科幻元素植入城市公共空间。同时,设立基金扶持本土科幻文学创作,举办比赛、推广科普科幻教育,推动科幻与科技企业合作,举办国际性科幻盛会等等。“科幻不仅是未来的预言,更是城市精神的催化剂。将科幻融入重庆城市血脉,必将有助于在文化博弈中开辟一条独具巴渝风骨的未来之路。”
重视网文IP挖掘,提升重庆文化影响力
网络文学是当前一大主流文学,也是阅读受众最大的一类文学。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IP类网文作者,青年作家柳三笑表示,IP类作品最容易走版权转化和影视改编,能有力推动本土文化传播,让读者看到重庆地域特色。但需要看到,目前重庆本土专门写IP类作品的作者不多,在全市上万名网文作者的阵容中占比很小。
网络文学要实现影视化,必须先实现本土化和特色化,必须重视本土网文IP的挖掘。如何推动?他认为,加大扶持和引导很重要,要利用已经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网络文学助推本土文化建设,激发重庆网络文学作者的创作热情,帮助其拓宽创作视野、丰富创作内容、提升创作水平,不断发展壮大重庆网络文学影响力。
同时,挖掘网文IP,要从土壤上厚植网络文学根基。重庆的历史典故和人文积淀是IP富矿,比如川剧、舞龙、石刻等等,都可以融入作品,打造鲜明的重庆辨识度。同时,重庆城市精神、方言习俗等,也很适合影视化,可以与文旅等行业联动,通过影视影响力反哺文学创作,吸引更多网文作者真正参与到文化强市建设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