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送出工程全面开建服务天山北麓戈壁基地新能源汇集送出需求
作者:中国新闻网3月12日,在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库都克升压汇集站-海毛湖变一回220千伏线路工程进入到了线路铁塔组立阶段,标志着“疆电入渝”14项配套新能源送出工程全面进入到了建设阶段,这也是新疆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送出工程,项目投运后,可以进一步消纳哈密市三塘湖、淖毛湖地区风电、光伏资源,满足天山北麓戈壁基地新能源汇集送出需求,对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库都克升压汇集站—淖毛湖变1回220千伏线路工程,起于计划建设库都克220千伏升压汇集站220千伏构架,止于750千伏淖毛湖变电站220千伏构架。新建线路路径长40.504公里,其中,单回架空线路长38.451公里,双回架空线路长2.053公里,新建杆塔116基,其中单回路直线塔97基,单回路耐张塔12基,双回路直线塔4基,双回路耐张塔3基。由于项目全部位于戈壁荒漠地带,给项目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建设单位优化建设流程,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建设部专责芦磊告诉记者,他们考虑到该地区风沙大、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选用了耐候性强、抗风沙侵蚀能力优异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确保了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多个小单元,实施并行作业。对于杆塔基础施工、架空线路架设、电气设备安装等关键环节,均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一步施工都能高效、精准地完成。此外,还引入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度。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采取了多项防尘、降噪、生态保护措施,努力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洒水降尘、设置隔音屏障、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举措,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
为保障新能源按时送出,国网哈密供电公司积极对接新能源企业,紧盯年度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产时间,持续加强计划跟踪分析,严格关键节点过程管控,确保8月底14项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具备投运条件。
国网哈密供电公司建设部专责芦磊介绍说,他们通过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与新能源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定期召开进度协调会,实时掌握工程建设动态,及时解决各类问题。针对年度新能源配套送出工程投产时间,制定详细计划,细化到每个关键环节,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专人负责。特别是在关键节点上,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现场,指导施工方案优化,严格把控工艺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两不误。灵活调整资源调配,保证施工连续性和稳定性。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14项配套新能源送出工程,总投资4.7亿元,线路总长度362.6公里。主要建设大盐池、玛瑙滩、鸭子泉等升压汇集站220千伏等送出工程。工程投运后,在提高哈密新能源送出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新疆清洁能源开发,带动哈密市山北两县能源产业发展,推动了疆渝两地的产业合作和交流。
“疆电入渝”工程是国家 “十四五” 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该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市渝北区,全长约2290千米,将接入哈密区域内配套的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102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工程建成投运后,输往重庆的电量中,新能源电力占比将超过50%。计划2025年6月实现双极低端投运,全部建成投运后,每年可输送电量超360亿度。(田玉 郭子毅冯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