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日:致敬中国梦,航天梦!
作者:微信文章中国航天日
向英勇无畏的“追星者”致敬
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而计划设立的一个纪念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01
中国航天日的由来
“中国航天日”选在4月24日是因为在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历史性、开创性、奠基性事件。
02
中国航天日的历史
2007年10月8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曾经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确立为“航天日”,以促进全社会更多了解和关注航天,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013年4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政协科协界委员提议设立“中国航天日”,并向大会提交了提案。8月,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答复,由国防科工局积极推动开展此项工作。12月25日,由国防科工局牵头,来自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航天系统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院士、专家20余人,对“中国航天日”的具体日期进行了讨论,并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
2014年1月4日,国防科技工业局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党委书记梁小虹关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提案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讨论并提出3个备选日期,会议决定正式启动“中国航天日”的设立程序并上报国务院。2016年3月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回望历年主题,从2016年的“中国梦,航天梦”到今年“极目楚天,共襄星汉”,都深深地打上了航天精神的烙印。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回顾党旗下中国航天人锻造出的四个伟大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探月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03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
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运行28天 (设计寿命为20天) 后,电池耗尽,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在运行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次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中国首飞航天员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并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在内蒙古顺利着陆。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成为中国第一位飞天航天员,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
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实现了多个中国航天史及航天器的“第一”:第一次研制并成功发射中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第一次实现了绕月飞行和科学探测;第一次形成了深空探测任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研制流程。
中国“天空漫步”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任务,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在刚刚结束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翟志刚作为指令长再次圆满完成了出舱和飞行任务。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天宫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其中就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2012年6月18日14时左右,“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于2012年6月29日安全返回,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任务。
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随即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进行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工作。“嫦娥四号”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中国探月的第一行足迹。
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
有一种“梦”叫“航天梦”,有一种浪漫叫“中国式浪漫”。第九个中国航天日,致敬浪漫而智慧的中国航天人。心之所向 星河万里!
END
湘环学工新媒体编辑部
图片来源:小红书
编辑:肖丹丹主编:高山林 宁高倩一审: 陈建平二审:陈运喜三审: 资文投稿邮箱:xhxg2023@126.com
官方微信订阅号:xhxgb2018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