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探寻航天“彩蛋”,解码中国自信
作者:微信文章航 天 梦
/
讲话时间:4月7日
预计时长:约6分钟
“玉盘玉盘
那天宫是否有答案”
…………
队员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一首《玉盘》,是不是让大家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其实,人类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歇。“世界航天日”为每年的4月12日,也被称为“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而4月24日的“中国航天日”也意义非凡。1970年的这一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从此中国航天事业一路“升级”,不断创造奇迹。今天,让我们一同探寻航天故事里的“彩蛋”,解码中国自信。
彩蛋一:
名字里的中国神话
队员们,“嫦娥奔月”“夸父追日”这些神话故事大家熟悉吗?现在,“天宫”是中国空间站,“嫦娥”是中国探月工程,“玉兔”是月球车,“广寒宫”是探测器落月区域。此外,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叫“悟空”,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叫“夸父”……那些存在于神话里的元素,现在都成了探索宇宙的“利器”,中国人把浪漫神话变成了现实。
彩蛋二:
脚印里的中国汉字
在遥远的火星,“祝融号”火星车每走一米,就会在火星地表留下两个“中”字脚印。它是中国的“中”,象征中国人研发的火星车来到过这个星球。它又仿佛在用河南话告诉世界:“中国航天,中!”这样的设计不仅有纪念意义,更有技术意义:根据字间距可以判断火星车是否出现打滑的风险。瞧,属于中国人的巧思在设计细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彩蛋三:
行为里的中国范儿
队员们,咱们的航天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星际代言人”。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三号,总能见到航天员们打太极的身影,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执行“神十二”任务时,刘伯明在太空挥毫写下“理想”,为全国中小学生送上开学祝福。“神十五”乘组在春节写春联、挂中国结、吃饺子,把年味儿带到太空。张晓光吹笛、王亚平弹古筝、叶光富吹葫芦丝,传统民乐在宇宙奏响。航天员们的一举一动,尽显民族自豪感,让中国范儿在太空闪闪发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故事里的这些“彩蛋”,藏着咱们中国人满满的自信。未来的航天事业,将由新时代的少先队员奋斗接力。队员们,让我们努力学习,传承航天精神,向着浩瀚宇宙勇敢进发!
策划:《辅导员》杂志编辑部
供稿:周群芬 边 悦
责任编辑:王晓颖 赵贵夷
审校:王晓颖
审读:柯 英
复审:王仁芳
终审:刘 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