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4-8 13:48

儿子读高一,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我做了这2件事,让孩子学会了管理手机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
橙子从中考有手机后,在玩手机这件事上,经历过吵过、吼过,抢手机、摔手机等等。

又经历两次熬夜玩手机失控后,橙子现在意识到想把手机管理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更愿意配合定规则。

一次是去年12月份,他软磨硬泡,要求自己拿着手机睡觉,理由是抱着手机睡觉安心,而且手机当时用锁机软件定时锁住的,自己完全能管好手机。

他的理由让我没法拒绝,于是晚上就把手机给他了。过了差不多一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他凌晨四点发了一条玩游戏的朋友圈(那时他还不知道朋友圈有屏蔽功能),才知道他每天玩手机到凌晨三四点。

我没有揭穿他的行为,只是告诉他从此以后,晚上睡觉必须交手机,而且接下来的高中三年都是这样,这是底线,不容商量。

橙子起初还据理力争,问为什么,我很平静地回应他没有为什么,他心知肚明,估计也猜到了原因,自知理亏也无可辩驳,也就答应了。

后来寒假里,手机自由,即便每天玩十几个小时,晚上睡前也会交手机。

另一次是,这学期开学后他主动提出,周一到周四上学期间不玩手机,周五晚上11点交手机,周末自己安排。

本来按这个要求去执行也没问题,可前两周的一个周五,晚自习回来他说,今天想多玩会。

孩子能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也有自己的计划,我就没说什么,只是叮嘱他早点睡,最好不要超过12点,他也满口答应了。

可谁知,我半夜两点多起来上厕所,发现他慌慌张张地收拾东西上床睡觉,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说:我刚起来上厕所了,现在就睡觉。

后来,我就会根据他说的时间提醒他,有过前两次的经历,他也不反感我的批评,很配合地收手机。

这两件事,我都没有任何的评判和说教,更没有借题发挥,才换来了如今孩子玩手机的“和平局面”。

我也意识到,把手机完全放手给孩子,是不现实的。就像让未满18岁的孩子去开车一样,是件很危险的事。

同时,橙子也明白了,自己在手机上的自控力确实还不够,所以他也更愿意配合我一起制定规则,因为他知道我是跟他站在一起,切实地帮他把手机管理好。

现在,周五晚上我会定好闹钟,到点提醒他交手机,他也会按时收手机;周末会用一天来玩手机,一天写作业,把手机和作业分开。
2

孩子学会管理好手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橙子现在的状况也是一个动态平衡,可能还会不断有新的状况。

但是,只要接纳了孩子玩手机,孩子放下手机后(吃饭、睡觉时),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会聚焦于问题,而不是把精力用来跟父母对抗。

人活着都有一些基本的心理需求,比如价值感,归属感,自主感,掌控感等等。

只有满足了这些需求,才会活得带劲,有能量有动力往前跑。

然而很多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就会一头扎进手机里。

孩子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学习,但高中的学习难度和强度都很大,孩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却很难取得自己认为的理想成绩,导致价值感缺失。

在归属感方面,很多孩子一旦考不好,就要被父母说教,孩子会觉得父母爱的是成绩和分数,而不是自己这个人。

在学校,孩子得恪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个无法改变;在家里,生活也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补课,什么时候玩手机,玩多次时间,都被父母限定好了,完全没有自主感。

孩子感觉生活和学习都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没有“自由”可言。
3

而在手机里,不断地打怪升级,还有各种奖励,能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即便游戏玩得不好,也不会被批评和唠叨,归属感也有了;想玩游戏,刷什么视频,跟谁玩等等,都可以由孩子自主选择。

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在手机里都能得到,孩子就会离不开手机。

要从想让孩子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首先,要意识到孩子缺少什么心理需求。

有家长会说,不知道孩子到底缺什么。

其实,只要留心,你就能发现孩子缺失的心理需求到底是什么。

比如,有的孩子拿起手机就不肯放下,甚至把门反锁,拒不交手机;这是因为孩子在手机这件事上缺乏自主感,他觉得手机一旦交给父母了,就很难再拿到,所以只要手机在手,能多玩一会就多玩一会,能不交手机就不交。

有的孩子,干啥都不起劲,体会不到价值感;玩起游戏来情绪高昂,只有手机让他体会到自己是很厉害的;

还有的孩子,不愿跟父母沟通,是因为他觉得说了也不会被父母理解,干脆就不说,这是归属感的缺失。

其次,根据孩子缺失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

让孩子拥有归属感,让他觉得无论怎样,爸妈都是爱他的、接纳他的,而不是只爱成绩好的他。

把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允许孩子做些他自己喜欢的事,比如骑行、打球、做些力所能力的家务等等,让孩子看到自己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价值。

不论是手机规则的制定,还是孩子的学习,只要在底线范围内,以孩子的需求为主。

让孩子有选择,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玩,是否需要补课等等,由孩子自己来决定,自主感就是这样来的。

要想让孩子对生活有掌控感,可以引导孩子去达成一个个的微小目标,比如按时起床,按时交手机等等。

从需求层面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打地鼠一样,出现一个行为问题就去消灭一个,这样会把亲子关系消耗殆尽,问题会越来越多。

满足了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假以时日,孩子就不那么依赖手机,能够主动平衡好生活和学习。



我建了一个亲子成长陪伴群,最近人员暴增,看来焦虑的家长太多了,我们一起抱团取暖,没有虚与委蛇,没有鸡娃策略,只有真实的自己,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助力孩子的成长。

对不起,我要收费,当前仅需69.9元,已经进群的朋友都说超值,以后可能还会涨价。



为什么要收费?第一,对于免费的东西,大家一般都不会珍惜;第二,经营这个社群,我确实需要精力,我也想把它做大做强,帮助到更多的家长,也需要动力和资金来支撑。

如果你认可,缴费进群;不认可,也请不要打扰,我的时间也很宝贵。

我已经习惯了被拉黑,谢谢你的杀伐果断,我喜欢这样的你。

想进群的请备注“进群”,不想进群的我们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多个思路,你大概也不会损失神什么,坑蒙拐骗的本事我确实还不太擅长。

下面有我的微信二维码,长按图片一秒,我会拉你进群。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如果我恰好帮到了你,请点赞转给你爱的人。


E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子读高一,总是控制不住玩手机,我做了这2件事,让孩子学会了管理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