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AI · 现在与未来——“AI赋能班级心理委员”主题心理教研活动
作者:微信文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智能化、精准化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天府新区建立共享AI智能心育平台,致力打造AI驱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形成“技术赋能+人文关怀”双驱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25年4月8日下午,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天府四中教育集团、天府四中、成都市张显国名校长工作室协办的“ai & AI ·现在与未来——AI赋能班级心理委员主题心理教研活动”在天府四中举行。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卫健局副局长李旭,成都市教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成都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卿子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艺体心理所所长曹璇出席会议。李旭副局长指出“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永恒内核,“AI”是教育创新的时代变量,强调用AI拓展爱的广度,以爱定义AI的向度。
会上,天府四中作了《新三生教育视域下的心理教育》经验分享。系统阐释了学校以“生命价值教育”—活着、活好、活出价值;“生活实践教育”—向真、向美、向善而行;“生态有机教育”—共生、共长、共创和谐构建的德育体系,支撑心育课程全面发展。学校致力于向“个体心智发展、社会关系建构、生态智慧生成”进阶,突破传统心育的个体心理调适范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机融合,构建完整的“五育融合”心育生态系统。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它正以奇妙的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甚至踏入了校园,为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天府八中“冰糖姐姐”——周冰怡老师,为大家展现AI与教育碰撞出的火花——“AI赋能学生职业理想”。在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里,周老师巧妙借助AI,化身班级里的心理委员,和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展开有趣互动。通过AI,孩子们心中对于未来职业的憧憬被悄然点亮。
在AI数字时代,青少年的心灵成长既面临全新挑战,也迎来温暖曙光。天府四小、华阳小学联袂展示了在科技与心灵交织的校园里,一位特殊的“校园守护者”,以AI机器人“小筑”辅助心理辅导的暖心故事,展现科技赋能心理教育的创新实践。从心理老师的“智慧助手”到心理委员的“成长伙伴”,从班主任的“预警雷达”到家校沟通的“云端纽带”。科技不再仅是工具,而渐渐成为有温度的伙伴。让每一颗心都被看见、被理解、被治愈!成长路上,创新与关怀同行,未来已来!
华阳中学附属学校则带来了心理剧《一起长高高》,一个叫做大白的AI机器人,通过情感识别与暖心对话,帮助一位同学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友谊。让我们看到了AI技术在心理辅导中的独特作用:它可以是倾听者、引导者,更是同学们成长路上的“心灵伙伴”。通过戏剧展示了AI赋能班级心理委员,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AI赋能心理健康”体系的重要探索,天府四中120名4-9年级心理委员将成长中的困惑、互助的温暖、对生命的期待化作一行行歌词,AI编曲软件将少年的独白谱写成跃动的旋律——钢琴如晨露滴落,弦乐似枝叶舒展,鼓点敲响破土而出的勇气。每一个音符都是心与AI的对话,让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成为托举少年心事的云端翅膀。
最后,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就“AI赋能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一场学术沙龙,大家一致赞成AI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出展望,鼓励各学校守好AI使用伦理底线,更科学地、更有温度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数字化转型,继续探索协同构建包容、温暖的心理支持生态系统。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戴艳高度评价本次活动,她强调,技术应用需始终以人的成长为尺度,算法能解析数据,却无法替代教育者对少年心事的细腻体察;AI可以拓宽心理服务的边界,但真正的治愈永远源于人与人的联结。愿技术的星光始终为生命成长引路,而非遮蔽人性的原野。
拟稿/徐俊武
编辑/魏先兰终审/张 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