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并不万能,世界的美好来自不确定性
作者:微信文章AI 无所不能吗?
从“停机问题”谈起
跟朋友聊天,聊到了“停机问题”。
灵魂拷问:有啥是AI干不了的?还真有——大名鼎鼎的“停机问题”(The Halting Problem)。就是说,你没法写个程序,完美预测另一个程序会不会死循环或者顺利跑完。
翻译成人话:AI 压根不知道自己啥时候会‘翻车’犯错。这个事儿,对我们这些曾天天折腾代码的码农来说,简直就是常识。
没程序是完美的,Bug才是真理。
可圈外好多人就不理解,天然就觉得AI无所不能,马上就要统治地球,终结人类了。然后,脑子里各种末日科幻、赛博恐怖片轮番上演,自己吓自己。
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来自于无知的恐惧是很恐怖的。
汽车刚出来那会儿,也让人怕得要死?英国人还搞出个奇葩的《红旗法案》,规定汽车上路,前面得有个人摇着小红旗跑,时速还不能超过几公里。生怕这钢铁怪物弄死人。
结果呢?恐惧没挡住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反而,这玩意儿被逼急了,摇身一变成了坦克,恐惧成为了现实,突突突开上了战场。
直到人类打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大家才算真正摸透了这些大型机械的能力边界,才开始琢磨着建规矩、搞秩序,世界才算消停点儿。
AI,八成也得经历这么一遭,在碰撞与试错中找到它的边界。
AI不会“意会”
另一个朋友说:“AI啊,不会意会”。一语中的!相当精准。
平时,我们总觉得把话得说明白,逻辑清晰条款明确,才叫沟通高效。
不是这样的!
不说把所有潜台词都变成废话得多累,人跟人交流,那点儿“留白”、那点儿“你懂的”、那点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点儿”都在酒里了“的默契,比叨逼叨说出来的东西,带劲多了,想象空间大多了。
啥都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了,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死亡的象征”——潜台词是:咱俩以后别见了,这次把账结清。
但你跟机器打交道,就不能这样。一个字符漏掉,一个指令模糊,代码直接挂掉。
精确,但也冰冷无趣。
人类沟通与艺术的灵魂
当然,有时候“废话”是必要的。
那是一种铺垫,一种情绪,一种节奏,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
就好像国画里的留白,那不是没画,那是更高明的“画”。齐白石画虾,为啥看着活蹦乱跳,跃然纸上?不是他老人家扛了个4800万像素微距摄像头怼着拍,就是那么寥寥几笔,神韵就出来了。
如果少了那份意会的想象,虾就死了。
这种“意会”,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就是咱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AI,似乎还不懂隐喻。这可能就是认在 ASI 时代还能存在的根本价值——因为我们活在隐喻中,我们能“意会”,我们本身就是行走的、会呼吸的隐喻集合体。
所以,艺术这玩意儿,在AI时代就变得非常重要。
因为它充满了隐喻,充满了“意会”,它是人类学习隐喻的重要手段。“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现在体会很深。
你想想,有AI帮你整理资料、写报告、做客服、当嘴替,帮你干那些重复性、流程化的劳动,这个世界还需要那么多按部就班、一板一眼、标准化的“螺丝钉”的人吗?不需要了!
除了那些混吃等死的以外,反倒是那些目标清晰(哪怕目标是玩出一个新高度)、看着靠谱(能让人产生信任)、行动力强(敢想敢干能折腾事)的人,会变得比那些只会听指令的好孩子靠谱得多。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这就是你的独特性,你的“能力圈”。世界不再是那种层层汇报、令行禁止的金字塔结构了,更像是星罗棋布、各自精彩的部落群居。
你会听不懂看不清别人在干什么,别人也一样,但你总能在那么一两个方面,找到同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和人之间,没准儿真能更平等了。反正你也看不懂他,他也搞不懂你,理解的幻觉破灭了,尊重可能才刚刚开始。
从柯氏复杂度到量子力学
信息爆炸早就超过任何凡人大脑的处理能力了,这是必然。咋办?接受它,拥抱“不确定性”呗。
有个概念:“柯氏复杂度”(Kolmogorov Complexity)。名字来源于数学大佬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大致意思是:衡量描述一个对象(比如一段文字、一个程序)所需的最短信息长度。
关键是,它理论上“不可计算”。
这意味着,这世界永远不可能被完全预测,永远有更简洁、更优美的模式等着你去发现,永远有惊喜(或者惊吓)在下一个拐角。
这就好像玩《原神》,你想刷完所有任务、舔遍所有地图、穷尽所有对话?能把你累到吐血!
没必要。不如放平心态,享受探索的过程,用平常心来做事。过程本身就是奖励,就是意义。别老是跟结果死磕。享受过程,享受探索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不断转动的齿轮,平稳运行就好。
活着,就够了。
作为人类,活着第一,开心第二。特别是,你要是还能顺带着让你身边的朋友们也开心,那简直就是最高级的行为艺术。
你信量子力学不?一个粒子既在这里又在那里,观察了才塌缩。你要是能接受这种物理世界的底层设定,那你就应该能接受AI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也能接受未来AI时代人与人之间那该死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世界的美好,来自不确定性,来自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如何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多巴胺与快乐,而不是被其所奴役,可能是人类未来一个世纪最重要的主题。
Bob, 2025.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