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机成瘾?这届家长先别急着收手机!试试这几招很管用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陆续收到好几位老母亲满含焦虑的私信。
其中一位老母亲无奈地倾诉道:
“孩子天天抱着手机不撒手,只要我说上两句,立马就摔门,这日子真的感觉没法过下去了!”
深入地和她们一聊才惊觉,这些家庭存在一个极为相似的现象:
爸爸下班回到家,就一头扎进游戏里开黑;
妈妈呢,则追着剧看到半夜;
甚至全家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捧着手机,把手机当作不可或缺的 “电子榨菜”,沉浸在各自的虚拟世界中。
一、先审视自身行为
上周,我前往闺蜜家做客,经历了一段特别有趣又引人深思的小插曲。
当时,闺蜜家年仅 5 岁的小宝,兴高采烈地突然跑了过来,手里高高举着手机,兴奋地喊着:“妈妈你看!”
原来是想和妈妈分享刚刚刷到的短视频。
可闺蜜看到这一幕,瞬间就炸毛了,大声呵斥道:“谁让你玩手机的!”
然而,小宝却伸出小手指,指着茶几上三台屏幕正亮着的手机,一脸疑惑地反问:“那你们为什么能玩?”
这一问,像一记重锤,直接把在场的三个大人都问得哑口无言,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其实仔细想想,家长们一边要求孩子远离手机,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手机上耗费大量时间,这样双重标准的做法,孩子又怎么可能心服口服呢?
家长在要求孩子改变之前,真的需要先好好审视自己在手机使用上的行为,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
二、与孩子共同签订手机公约
当发现孩子过度沉迷手机时,家长们先别急着采取简单粗暴的没收手机的方式,
不妨试试和全家一起签订一份手机公约,
通过这种温和且民主的方式,来规范大家的手机使用时间和行为。
1.设定无手机时间:
可以选择晚饭后的 19 点到 21 点,将这段时间设定为无手机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全家所有人,包括家长自己,都要把手机统一存进专门准备的保管箱里。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全家人都能暂时摆脱手机的束缚,有更多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2.建立游戏银行机制:
为了让孩子能够合理地玩游戏,同时又能兼顾学习任务,可以建立一个独特的游戏银行机制。
每天孩子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后,就可以赚取一定时长的游戏时间,存入游戏银行。
如果孩子想要玩游戏的时间超出了赚取的时长,那么就需要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来进行兑换。
这样既能让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又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性。
3.周末开展真人游戏活动:
到了周末,不妨启动各种丰富多彩的真人游戏。
全家人可以一起组队去公园,进行一场充满趣味的寻宝游戏;
也可以前往博物馆,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完成特定的知识问答任务;
还能去爬山,一边锻炼身体,一边在登顶后欣赏美丽的风景。
只要完成这些现实中的任务,就可以奖励孩子美味的冰淇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更多乐趣,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三、巧妙引导,将孩子兴趣拉回现实
邻居家有个上初中的男孩,曾经沉迷于吃鸡游戏无法自拔。
他的爸爸并没有采取打骂的方式,而是另辟蹊径,精心挑选了一套《孙子兵法》。
爸爸对孩子说:“听说你在游戏里战术运用得特别厉害?咱们来用沙盘推演试试,看看在现实中你的战术能力如何?”
从那之后,每周父子俩都会在客厅里,用乐高搭建各种军事场景,进行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军事演习。
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反而变成了他们查阅资料、辅助军事知识学习的工具。
由此可见,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并巧妙地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相结合,
就能成功地将孩子的兴趣从虚拟的手机游戏世界拉回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中来。
四、关键对话讲究软着陆技巧
当发现孩子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玩手机时,家长们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严厉指责,而是要运用软着陆的对话技巧。
比如,家长可以这样说:“看你最近总在看游戏直播,是不是遇到什么特别好玩的事了呀?妈妈真的很想听听呢。”
或者说:“妈妈小时候也超级爱看漫画,不过现在眼睛总是流眼泪,就是那时候看漫画落下的病根。
你看,过度看屏幕对眼睛伤害真的很大。”
然后再顺势引导:“咱们要不要一起找找既好玩又不伤眼睛的活动呢?我知道有很多有趣的事儿,说不定你会喜欢。”
通过这样温和、理解式的对话,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建议,也不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最后,我想跟各位家长说句掏心窝的话:
咱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被称为电视儿童,如今孩子变成手机少年,其实这并不稀奇。
毕竟时代在发展,科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但真正有效的教育,从来不是和孩子强硬地较劲,而是要用心地带着他们去发现:
原来,在现实世界中,抓蚂蚱比刷短视频要有趣得多;
真人 CS 那种身临其境的刺激感,远远超过手机吃鸡;
而全家围坐在一起,进行温暖的围炉夜话,远比各自刷朋友圈更能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当我们为孩子营造的现实世界足够精彩时,又有哪个孩子会愿意永远被困在那小小的屏幕里呢?
所以,就在今晚八点,不如就从全家人一起进行一次没收手机行动开始,
迈出改变的第一步,让家庭重新充满欢声笑语,
让孩子重新回归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