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育苗的“共富方程式”
作者:微信文章在高青县木李镇昌盛村,有一位“城归族”,名叫高春。
以前每次回老家,高春看见乡亲们仍守着沙地挥汗刨食,便心急如焚。得益于县里的产业振兴扶持政策,他毅然决定在黄河滩区流转土地,建起了育苗大棚,并成立了渌鑫蔬菜育苗无土繁育合作社。
高春查看玉米种苗的生长情况
最初,村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高春凭借多年从事无土育苗工作的经验,独创了温控、光照等28个“节点育苗法”。作为村里人公认的“土专家”,他总能化解育苗技术难题。
2021年,一场黄河秋汛如猛兽般汹涌而至。
河水漫滩,大棚进水,通往滩外的生产路被冲毁,种苗被困,原料难进。看着几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高春陷入了困境,感到前路茫茫。
政府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
天无绝人之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合作社搬到了新址,并升级为“育种产销”产业链全闭环的AI智慧农业示范园。
示范园利用AI算法,依托温湿度传感器、自动滴灌装置等设备,建起了智能控制系统,解锁了“人脑+AI”的产业发展密钥,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蔬菜产量大幅增长。
黄瓜丰收,高春(中)和村民们乐开怀
村民王淑珍是合作社最早的社员之一,在此务工已8年有余,她说:“过去俺家在沙土地里种菜,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家里有了打工收入,还有合作社分红,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就这样,高春从“带头干”转化为“带动干”,跟乡亲们一同扎根田间,播撒“富民种子”,大伙儿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实习学生学习种苗管理知识
从“高青青年五四奖章”到“齐鲁乡村之星”,再到“高素质农民大师”,一项项荣誉不仅是对高春扎根乡土、默默奉献的高度褒奖,更让这位党员坚定了续写富美乡村新篇章的决心。
春回大地,示范园里芽青苗壮,工人们穿梭忙碌着,满载种苗的货车将丰收的希望送往各地。
来源:山东《支部生活》2025年第4期
编辑:任昕琪
制作:赵新华
审核:岳远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