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成为毕业生论文偷懒神器?不,这是一种新型AI折磨
作者:微信文章哎,最近看到一个事,真的有点让人紧皱眉头,甚至有点气愤。
你猜怎么着?
现在好多毕业生写论文,不仅要过传统的查重关,还得再加一道”AIGC检测”,就是看看你这篇论文里有多少内容是AI写的。
如果检测出AI生成的内容超过了一定的比例,那不好意思,你毕不了业了。
如果你去搜搜“通知 毕业论文 AIGC检测”,就能看到一堆学校都发通知开始跟进了。
而且还有明确的标准,比如AI生成内容不能超过20%,甚至有的降到15%。
一开始我还没怎么当回事,很正常嘛,现在有很多人生成AI论文,检查检查是应该的。
但是后来又仔细了解了解事情,才发现这里的疑点和问题还不少。
小红书上很多怨声载道,一搜“AIGC论文”,全是学生们的吐槽,还有些趁机打广告说什么“几块钱降重”的。
这个事情的关键就是:这种检测工具本身就很玄乎。
它到底是怎么判断哪一段是你自己写的,哪一段是AI写的?
AIGC检测的逻辑其实很简单:用AI去判断是不是AI写的。
我大概了解了一下,现在主流的AIGC检测工具,主要有这么几种算法,但每种都有硬伤:
1.困惑度与熵值分析:
通常AI生成的文字都很流畅,因为它是通过概率来挑选最合适的词来组合句子。
于是研究人员就提出了一个困惑度的概念,通俗简单的解释就是他会检测这个句子每个词的分布,并检测整个句子的句型,结构,信息分布等等。
所以,如果你的文章写得很通顺,语言平滑、逻辑清晰。
AI检测系统就觉得:“哎呀,这太不让人困惑了”,于是你就可能是AI。
反过来,你要是写得磕磕巴巴,错别字一堆,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它反而觉得“嗯,这才是人写的!”
这不就跟你去面试,答得太好被怀疑是背的稿子,答得结巴反而显得真实一样吗?
离谱!
于是,小红书上就有很多学生分享降低AIGC检查比例,就是把“的地得”相互调换,把“因为,所以”位置互换,等等。
这种完全错误的用法,AI是不可能使用的,所以AI检测概率可以降低到0%
大部分人不都是尽量写得规范、清晰、符合学术要求吗,这不是逼着学生故意写得烂一点吗?
2.机器学习分类器:
这种就是喂给AI大量人写的和AI写的文本,让它学习区分。
理论上听着还行,但实际用起来,你写的文章风格要是碰巧跟训练数据里AI写的像,它就判你是AI。
而且这些检测工具大多都是黑盒算法,没有公开详细具体的算法。
所以你也没办法去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修改。
检测工具也不会说:你这句话因为这个词和那个词组合在一起,所以像AI写的。
不会告诉你为啥,就一句“我觉得这句话有点那味儿”。
这算什么判决依据?凭感觉吗?
粒子熔炉找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然后分别用最主流的几个AIGC检测工具进行检查。结果大跌眼镜。
有的AI工具直接认为这篇文章100%的内容都是AI生成的
还有腾讯的朱雀AI检测工具
还有paperpass,这个是毕业生们用的比较多的AIGC检测工具,也是高达94%
这是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baAPPbj0p0C3ivk8WgXcw
还有的网友使用《滕王阁序》试了试,结果AI检测工具生成有74%的内容疑似AI生成
合着是王勃在2025年用AI写了一篇文章,然后穿越回古代,然后写出来的?
穿越小说难道是真的?哈哈哈。
而且问题还不止如此。
Deepseek的官方使用价格是这样的:
让Deepseek阅读一篇文章并给出一些看法,成本也就几毛钱。
以前的机器学习的算法,成本还会更低。总之各种方法检测的综合成本其实都不高。
但是这些工具的收费可不低
有的AI工具甚至检测完之后,马上就弹出“利用语言模型和强化学习(这也是AI)降低AI生成比例”的付费服务,价格还不低。
有点搞笑了。
这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而且生成内容的AI肯定是领先于检测AI的。
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认知问题。
现在的教育系统、管理系统,对AI的理解还停留在“AI=作弊”的层面,根本没有意识到:
AI是可以成为人类的好帮手,未来将深度的融入到人类发展中的。
但我们现在做的,是在用AI去惩罚人,而不是用AI去帮助人。
最让人难受的,不是AI太强,而是人类太懒。
懒得理解技术,懒得思考背后的逻辑,只是简单粗暴地看个分数就下结论。
一个学生熬夜通宵写出来的论文,可能就因为AI检测超标,全盘否定。
你觉得公平吗?
不是反对查重,也不是鼓励学术不端。我只是觉得,方法要科学,判断要有温度。
AI不该是用来吓人的,它应该用来拓展我们的能力,而不是限制我们的表达。
可现在呢?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担心,自己写的东西会不会被误判成AI写的。
有些人甚至开始刻意写得“不像AI”,比如故意造点病句、加点口水话,只为通过检测。
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如果有一天,我们要靠录视频、开摄像头才能证明自己写的文章是人写的,那这个世界也太荒诞了吧。(甚至视频都不一定了)
AI不是敌人,它是工具。现在问题是,我们怎么用它。
如果我们用错了方式,那受伤的不只是学生,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未来的发展。
最后想说:
这不是AI的错,是我们在用AI的方式上,错得太离谱了。
希望那些做决策的人,能多一点点理解,少一点点恐惧。
也希望每一个正在努力写论文的学生,别怕写字,别怕表达,因为你写下的每一句话,都是你思想的痕迹。
也希望学校能停下脚步想想:
我们培养学生,到底是要他们写出流畅的论文,掌握使用先进工具并创造的能力?还是逼他们故意写错字求放过?
AI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同于以前的任何技术,AI将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可能和无比深远的影响。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如何驾驭这股巨大的力量才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关注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