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爆发的前夜
作者:微信文章今天看到《科创板日报》的一则新闻十多年未解谜症,ChatGPT一语道破病因?
起因是美国一名叫Reddit网友的帖子,这位网友表示,十多年来自己一直被多种不明症状困扰。为此他做过很多检查,脊椎核磁共振、CT 扫描、全套血液检查(包括深入检测),甚至还有莱姆病检测,但始终找不到病因。
他将所有化验报告和症状史交给ChatGPT整合之后,后者推断这些症状与A1298C MTHFR基因突变高度吻合。在美国,大概有7%-12%人群会携带这种基因突变。
该网友表示,虽然自己所在地区的医疗网络在全美名列前茅,甚至看过神经科医生排查过多发性硬化症,但始终没有查出病因。而他将ChatGPT给出的判断给医生看完之后,医生说这些信息确实都能解释网友的症状,不明白当初为何没人想到要检测MTHFR基因突变。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如今该网友的症状已大部分缓解。类似的案例我抖音上也刷到过,在中国拍戏的美国演员曹操,一直被自己眼睛问题困扰,但去医院检查过很多次,都没有明显病因。最终AI给他提供了一个可能性,是眼睛的分泌物导致的不良症状,只要用湿巾擦掉就会缓解。后来还真奏效了。我们现在的医疗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不足之处仍有很多。比如上文的例子,小毛病找不到病因,医生一天这么多病人,时间有限,没空跟你长篇大论。病人反复跑医院就算钱不累,心也累。医院救治危重病人多,不到致病程度也没什么特殊治疗手段,看医生要分科室,病历资料医院间打不通。健康是我们生存的基础,AI能为现在的医疗系统做个很好的补充。AI没有时间的问题,你觉得不舒服可以到反复跟他聊,至少他不像百度,任何症状查起来都是癌症起步。这里提醒一下,问AI健康问题只是辅助,还是要相信专业医生的判断。不过医生数量有限,时间有限,让AI和现在的医疗系统结合,可以提高诊疗效率,这个市场前景是肯定存在的。......说回A股,证券在10日线附近的支撑得到确认,盘中确实有小幅反弹,但盘中没顶住最后被压回去了,留下了丑陋的上影线。
凭借我细小的微操,和提前的预判,之前冲高把我套住的那部分,成本做低了一点,但整体还是微亏的。这样的形态希望还有一点,但不是很多了,要做好中期等待的心理准备。周五的成交量倒是久违的增加了,多1200亿,两市全天1.4万亿。增加的资金,从指数的表现上来看,都是往权重上聚集,因为权重沉,这点量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小盘指数和港股指数都是领跌的,80%的个股下跌,中位数-0.98%。这几个数据一出感觉慌兮兮的,这是指数在上面掩护,下面的题材退潮的模版啊,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要当心回撤了!实话说也强势好一阵了,沪深300五连阳,都敢往4000点的重点设防区域深入,最高4013.85点,当然最终被打下来。
这个位置回撤一下是可以接受的,继续强拉有点不合理。行业上好在不是银行股孤零零的上涨,还有游戏这个题材股在旁边帮衬着。既然是周复盘,按惯例还是放宽时间线,看看周线和月线。感觉目前指数已经可以脱离4月初关税战的深坑,重新按照市场逻辑进行良性运行。大部分指数是处在均线以上的强势侧,前面大半年就在均线处纠结。上证50虽然涨的慢,但周线结构看上去很结实,沪深300也类似。
而小盘指数和就有点涨不动的感觉,科创50是待在20日线下无力上涨的样子,恒生科技是被压在20日线下,关税战后迟迟还没转入强势侧。相对好点的是创业板,上周快速穿过20日线,这周还能保持一定涨幅,如果只有权重涨我觉得行情也不会好,如果小盘不行的话,创业板继续保持活跃很重要。....最近我有在说港股表现不太好,正好看到一个新闻香港金管局近日多次买入港币卖出美元,保护联系汇率的机制。香港自1983年起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就是港元与美元挂钩的机制,也就是港币相对于美元是固定的汇率。最近因港元汇价偏弱触发7.85兑每美元的弱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日内第二度入市,买入127.56亿港元并沽出美元,以捍卫联系汇率,日内金管局合共承接296.34亿港元沽盘,包括稍早买入的168.78亿港元。此次操作在纽约汇市交易时段进行,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下周一将降至1145.41亿港元。港汇上一次触发7.85弱方兑换保证为7月2日凌晨,近期四次承接港元沽盘后,金管局此轮累接590.72亿港元。金额上590亿也不算多,但持续触发弱侧保护,我觉得要关注一下资金外流的可能。要知道最近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比较好的,最近都在7.16人民币兑1美元附近。今年5月初,港元数度触发7.75强方兑换保证,共计流入1,294亿港元。今天就这些,明晚再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