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云朵书房 | 李毅恒等:高质量有多远?——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遭遇与突围路径
作者:微信文章文献引用格式
李毅恒, 杨晓萍, 樊亚博, 王莹莹. 高质量有多远?——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遭遇与突围路径. 学前教育研究, 2025, (05): 50-63.
作者简介:
李毅恒、杨晓萍、樊亚博,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王莹莹,成都市新都区第一幼儿园
基金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76 批面上项目“农村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发展的结构困境及其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M76266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后现代视野下学前教育‘田园文化课程’的实践建构”(项目编号:BHA200227)
摘要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历经大规模普及阶段后开始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发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样态表现为实施和合有序的活动、构建高效协同的制度、形成区域均衡的系统。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仍遭遇着由其活动要素冲突引发的实践阵痛、体制机制缺位导致的结构矛盾、系统供需失衡滋生的发展风险。为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则需以要素统整引领学前教育活动走向和合有序,以履责协同为导向构建健全高效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以区域有机联动塑造学前教育共生发展系统。
关键词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活动;体制机制;共生系统
AI 助学
说明:收听音频可直接点击上面的播放按钮;收看视频可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2
0
2
5
引言:
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截至 2023 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 91.1%,提前完成 “十四五” 规划目标,“幼有所育” 的现实诉求基本满足。
学前教育需持续朝普及、普惠、安全、优质方向发展,回应并厘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审视现实基础和发展困境,明晰逻辑理路与深化举措。
一
高质量是什么?关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有文献的考察梳理
已有研究特点:时间上在相关政策颁布后出现并骤增;空间上关注域外经验和国内区域差异;内涵上注重省思内涵、实况等;外延上立足时代背景阐释应然样态等;结构上探寻体制机制设计;要素上考量师资等如何调适。
具体而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域外发展经验和国内区域差异研究
域外在财政投入等指标上有优势,形成质量建设和监测体系,发展中大国也有政策应对;国内存在区域差异,需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农村地区有进步空间但仍存问题。
2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与外延研究
质量是核心内涵,本质属性是满足幼儿及利益相关者需求,需处理多方面关系,面临现实挑战,质量特征从工具性转向主体性等,面临多元化境遇和诉求。
3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结构与要素研究
剖析整体结构等,面临诸多关系问题,反思影响因素,审视监测评估,分析要素,认为高质量本质是满足需求,核心特质为和合有序的活动、高效协同的体制机制和区域均衡的共生系统。
二
高质量的前提是什么?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基本实现普及普惠
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增加,建立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十余年来以普及普惠安全优质为主轴,以 “人 - 财 - 物” 资源建设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建设搭建制度雏形,以园所条件等规划行动路径,以特色建设塑造公益品性,具备迈向高质量的前提。
1
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加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毛入园率等达标,回应 “幼有所育” 诉求。
2
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优化 “办园 - 投入 - 管理” 体制机制,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等,建立督导问责机制,认定普及普惠县。
3
学前教育质量建设
提升结构性和过程性质量,办园条件改善,师资水平提升,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评价改革深化。
4
学前教育特色建设
探索出覆盖薄弱地区的创新实践和在地化实践,实现基本普及普惠,面向新征程仍任重道远。
三
高质量有多远?后普及时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审视
教育的 “社会规限性” 导致学前教育在迈向高质量过程中遭遇实践阵痛、结构矛盾和发展风险。
1
学前教育活动要素冲突引发实践阵痛
师幼关系需廓清,幼儿与教师面临发展困境;幼儿学和教师教的关系割裂;保育教育活动质量待提升;理论与实践脱节。
2
学前教育体制机制缺位导致结构矛盾
法律明确政府责任,但制度存在反应滞后等问题;财政投入制度兜底功效不足;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碎片化和执行偏差。
3
学前教育系统供需失衡滋生发展风险
资源配置存在地域差异、效率偏低和供需失衡;不同类型园所 “投入 - 产出” 失灵;低生育率导致系统收缩和布局错位风险,加剧公益和质量水平稀释风险。
四
如何走向高质量?后普及时代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突围路径
针对面临的问题,需通过要素统整、构建体制机制、区域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突围。
1
以要素统整引领学前教育活动走向和合有序
阐明幼儿全面发展内涵,提升师资水平,构建良好师幼关系,统整要素提升保教质量,加强实践和理论关照。
2
以履责协同为导向构建健全高效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
构建 “政府到位型” 体制,保障成本和收费等,明确政府职责,引导履责评估;构建协同机制,从层次、形式、功能着手保障要素运转。
3
以区域有机联动塑造学前教育共生发展系统
需形成区域学前教育生态,以县域为单位整合资源,构建共生系统,进行态位研判、整合资源、联动园所关系、维护共生界面、形成共生效应;应对人口变化,从被动转向主动谋划。
面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新征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相关推荐
•国内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动态研究
• 公益普惠背景下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积极效应、运行模式与潜在风险
•园集团教研工作的价值、困境与对策
•数智技术赋能时代“教育评价”概念的神话、风险与想象性重构
• 具身认知理论——好用的教育理论介绍(五)
•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学前教育
• 具身理论视角下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核心要义及提升路径
• 儿童研究的现象学取向及其教育意蕴
• 基于儿童研究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意蕴、价值与路径
• 助力幼儿园课程制度优化的上海教研行动
• 我国“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内涵与实现进路
• 积极学习:季清华的ICAP学习框架
• 工作场域的学习情境如何推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
• 幼儿园教师增值评价的内涵、现实挑战及实施路径
• 全球视野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脉络、挑战和未来——从《全球教师报告》出发的分析
• 幼儿园教师专业实践层级模型的建构研究
• 我国幼儿园发展持续度的测评与提升建议
• “迷惘”与“守望”:幼儿园教师教育信念的生成和发展
• 幼儿园教师观察价值的异化、反思与回归
• 普惠性幼儿园新手教师的教学支持现状及提升研究——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提升模型的视角
• 供需视角下托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 实践与反思:教师课程领导自我经验的建构
• 优秀教育经验的有效共享和增值
版权说明
本文系个人阅读后对原文核心观点的梳理和归纳,旨在学习和分享。文中视频和音频分别由密塔AI和豆包AI基于文献自动生成,意在拓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全文可至《学前教育研究》或各类学术资源数据库平台查阅。
研途同行
智绘未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