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10 01:38

AI人形机器人“狂飙”上市,花21亿买壳,真能“活”下来?

作者:微信文章
糖浆AI日报


2025.7.9:

🧠1. 花21亿收购上市公司,智元、宇树怎么都抢着上市?

👉️重点提炼:智元机器人以21亿收购上纬新材67%股份,加速上市进程,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背后反映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在资本推动下急于登陆资本市场的现状,2024年至2025年Q1赛道融资达64笔千万级以上,估值水涨船高,但商业化应用仍集中在实验室场景,大规模落地尚需时日。

🧐糖浆分析:人形机器人公司抢滩上市背后是资本的狂欢与现实的焦虑。21亿买壳费看似高昂,实则是为了在行业寒冬前抢占资本高地。但实验室订单占比过高的商业化困境不容忽视,一旦资本退潮,这些靠融资输血的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与其急于“上岸”,不如深耕技术突破,否则上市可能只是延缓危机的“止痛药”。
👀2. 曾经一码难求的Manus,裁员了

👉️重点提炼:AI Agent明星产品Manus中国区裁员2/3,40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转岗新加坡总部,裁员补偿标准为N+3或2N。尽管刚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但面临监管收紧、芯片供应受限和市场热度衰退等问题,用户访问量连续下滑,从3月的2376万降至6月的1781万,技术“套壳”质疑也从未停止。

🧐糖浆分析:Manus的大起大落暴露了AI Agent行业的虚火。从内测码炒到10万元一个,到半年内裁员收缩,资本的热捧终究难掩技术根基的薄弱。所谓“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体”更像是营销话术,当监管利剑落下、芯片供应受限,褪去光环的Manus才发现,没有核心技术壁垒的创新不过是沙滩楼阁。这场裁员或许不是结束,而是AI泡沫破裂的开始。
🤖3. 美团,重注具身智能

👉️重点提炼:美团近期密集布局具身智能领域,领投它石智航1.2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同时参与星海图A5轮融资,加上此前投资的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已构建起覆盖“大脑+本体”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美团通过“投资+自研”双轨策略,在配送、服务、清洁等场景加速机器人落地,其机器人研究院已与20余所高校达成40余项科研合作。

🧐糖浆分析:美团的机器人帝国野心昭然若揭,但“买下半个赛道”的激进策略暗藏风险。虽然依托生活服务场景优势,美团在机器人落地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但过度依赖资本并购可能导致整合难题。更值得警惕的是,当互联网巨头凭借资本优势垄断技术和场景,是否会挤压中小创新企业的生存空间?这场“机器人军备竞赛”最终可能只剩下巨头的游戏。
💼4. 真·能干活的Agent来了,飞书海量上新多款AI产品

👉️重点提炼:飞书发布多款AI产品,包括支持1000万热行的多维表格、企业级Agent“飞书Aily”和低代码平台“飞书妙搭”。其中多维表格月活超1000万,加载速度较去年提升8倍;Aily已在公牛集团落地,使客服接待能力提升30倍。飞书还推出“AI应用成熟度模型”,将AI应用分为M1-M4四个等级,强调从概念验证到大规模落地的务实路径。

🧐糖浆分析:飞书的AI产品矩阵终于撕掉了“概念党”标签,但其“用嘴搭系统”的宣传仍需警惕过度承诺。尽管多维表格性能提升显著,但企业级AI落地的真正难点在于数据安全和流程重构,而非简单的功能堆砌。当钉钉、企微纷纷加码AI协同办公,这场赛道内卷最终受益的或许不是用户,而是沦为各大平台争夺流量的工具。
🚀5. 200亿,字节又晚一步?AMR机器人跑出全球第一股

👉️重点提炼:极智嘉在港股上市,成为“全球AMR机器人第一股”,首日市值达220亿港元,十年累计售出5.6万台机器人,2024年收入24.09亿,亏损收窄至1.28亿。与此同时,字节跳动宣布AMR机器人量产超千台,但该赛道已高度集中,极智嘉以9%市占率连续六年行业第一,后来者面临激烈竞争。

🧐糖浆分析:极智嘉的上市既是AMR赛道的里程碑,也折射出字节跳动的战略焦虑。当字节在具身智能领域重金押注时,却在相对成熟的AMR赛道落后一步。尽管AMR市场规模达221亿,但头部效应明显,字节想凭千台量产打破格局并非易事。这场“迟到的入场”或许暗示:在机器人这样的重资产行业,互联网式的快速迭代逻辑可能不再适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人形机器人“狂飙”上市,花21亿买壳,真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