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7-11 13:36

一带一路育新机,中乌高校考察团探寻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路径到访阜南驾校

作者:微信文章



在 “一带一路” 教育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7 月 3日,一场跨越国界的职业教育交流在阜南驾校展开。由安徽农业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组成的考察团,将这里作为此次安徽阜南实地考察的首站,以驾培行业为窗口,探寻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创新密码,为两国教育合作与产业发展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


一次跨越国界的 “职业教育田野调查”

此次考察团阵容兼具学术深度与国际视野: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魏晓飞带队,校外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刘邓军、副教授陆彦参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则派出会计、分析与审计系教授 ABDULLAEV ALTINBEK YANGIBAYEVICH,农业经济系高级讲师MURATOVA MAKHTUMA GAPUROVNA,工商管理系助理讲师 SHERIPBAYEVA UMIDA ATABAEVNA 三位专家,共同组成 8 人考察组。

考察组一行在阜南县先后赴安徽中裕食品,阜阳理工学校,黄岗柳编,王家坝闸等地调研,阜南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朱文峰副县长,县外事办许文强、县教育工委委员卢冲、阜阳理工学校张晖校长等先后陪同调研。阜南驾校作为本次阜南之行的首站并非偶然,作为阜南当地规模最大的驾培机构,其在运营管理、教学模式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实践,正是职业教育 “接地气、重实效” 的生动样本。对于以农业教育为特色的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而言,此次考察打破了 “农业” 与 “驾培” 的领域界限 —— 职业教育的核心逻辑是 “需求导向”,无论是农业技术培训还是驾驶技能传授,其本质都是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教学体系,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从运营管理到育人逻辑:一场深度对话的启示

考察团抵达后,与阜南驾校负责人围绕 “驾培机构的标准化运营”“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校企合作模式的可持续性” 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从学员招生体系到教练团队培养机制,从教学流程标准化建设到智慧驾培技术的应用,双方的探讨既聚焦具体运营细节,更触及职业教育的底层逻辑。

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的专家们尤为关注 “规模化与个性化的平衡”。该校长期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与职业农民培养,而阜南驾校在数千名学员的规模化教学中,通过 “分阶段考核 + 一对一纠错” 的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管控,这一经验为其农业技术培训的 “批量式推广与个性化指导结合” 提供了新思路。“在乌兹别克斯坦,农业机械化程度正在提升,大量农民需要驾驶农机的技能,阜南驾校的教学管理经验,或许能直接应用于我们的农机驾驶培训项目。”ABDULLAEV 教授在交流中感慨道。

安徽农业大学的学者则从 “产教融合” 角度进行解读。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团队,他们更关注驾培机构如何通过优化成本结构、提升服务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 这与农业领域 “合作社运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 存在异曲同工之妙。“职业教育机构的生命力,在于能否成为连接‘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枢纽,阜南驾校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准定位,传统行业也能在职业教育赛道上焕发新活力。” 魏晓飞副院长总结道。



不止于 “驾培”:国际教育合作的微缩镜像

此次阜南驾校之行,实则是中乌高校 “接地气” 合作的缩影。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作为乌兹别克斯坦最顶尖的农业类高校,2024 年已与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成立分校,此次与安徽农业大学携手考察,进一步拓展了其中亚农业教育中心的国际化版图。而阜南驾校作为地方产业实践的 “活教材”,让国际友人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 “扎根地方、服务产业” 的鲜活案例。

从王家坝精神的学习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探访,从食品企业到驾培机构,考察团的行程看似多元,实则围绕一个核心:在 “一带一路” 框架下,如何通过教育合作传递 “中国经验”,同时吸收各国智慧,共同培养适应全球产业链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阜南驾校的参访,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体现 ——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地方职业教育机构的运营智慧,更打开了 “跨领域、跨国家” 职业教育交流的想象空间。

这场看似聚焦 “驾驶培训” 的考察,实则是两国高校在职业教育理念、产业服务模式上的深度碰撞。正如考察团成员所言:“教育的合作,从来不止于课堂与实验室,更在于走向田野、走进企业,在真实的产业实践中寻找共鸣。”

未来,随着安徽农业大学与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合作的深入,阜南驾校的经验或许将转化为乌兹别克斯坦农业技能培训的新方案,而这种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的交流模式,也将成为 “一带一路” 教育合作的鲜活代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带一路育新机,中乌高校考察团探寻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路径到访阜南驾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