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非遗,瞎折腾还是新出路?(文末附剪纸案例)
作者:微信文章一个可爱的拟人化白色小奶猫,一个大头和小身体,头发蓬松凌乱,穿着蓝色休闲服,尾巴翘起扎着蝴蝶结,脑袋周围一圈表情图标,3D,水墨,纯色背景,抬头仰望,歪头好奇,双臂环抱,泡泡框大字写着“为什么要让AI和非遗结合?”
——送给猫猫
说实话,我一直在琢磨一个事儿:为什么要让AI和非遗结合?不结合不也没什么事么,为什么非要把这两样东西拉到一块儿?有这时间,自己多研究研究手上的技术不好么?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盘旋了很久,也没个标准答案。但总有个声音在告诉我:这个方向,是对的。
守着老手艺,我们就安全吗?咱们的非遗,传承下来真的太难了。
过去,它是一门手艺,信息是封闭的,传播全靠师傅口传心授。不像现在,掏出个手机就能录下关键步骤,做一套模具就能让更多人体验。甚至,3D建模、机器臂都能上手比人还精细的活儿。
这些都是进步,谁也挡不住。但如果我们把自己关起来,觉得“我这才是最正宗的”,那这些靠口口相传的老手艺,可能真的就慢慢没了。
“非遗”,全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一听,就觉得是老古董。甚至有人说,这东西没必要传了,新的技术早就替代了,又麻烦,又不好看,还没市场,卖不出去。
一只胖乎乎呆萌宠物牛,蓝色毛发和蓝色大眼睛,球形身材,手插腰的愤怒表情,白色毛绒绒的蓬松质感,纯色简约背景,泡泡框大字体“真的是这样吗?”
——送给牛牛
真的是这样吗?换个角度看,非遗是一种符号,是历史长河里留下的印记,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前辈们的创造和创新精神。
如果只是纠结于“这个步骤必须手动完成”,那当AI都能完美复刻时,我们这些传承人,价值又在哪儿呢?
我想,我们的价值,恰恰在于思考和创造。时代在变,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我们不能只是守着旧的东西。我们应该用这个时代的工具,做出和当今时代相符的非遗文化,给它赋予当代的意义。
这样,5000年后的人们再看我们今天留下的东西,才能有所感触,就像我们今天看老祖宗的东西一样。
前段时间,我雄心勃勃地做了大概20期关于“AI+非遗”的科普内容,原本计划要做100期。但后来停了。
不是因为没时间,也不是没耐心,而是我拿着这些内容,去找了一些非遗领域的前辈们请教。大家看完,很认真地告诉我:用AI生成的东西,严谨性上还有问题,得谨慎。
其实我心里也明白。比如用AI画一张非遗主题的画,外行看着真像那么回事,但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假”,那股子神韵和手作的痕迹,是模仿不来的,根本经不住推敲。文字内容就更不用说了。
拿这种不够严谨的东西去做科普,确实不负责任。那一刻,我有点受打击。但冷静下来一想,这就要放弃吗?我不觉得。
我承认,现在的AI还做不到以假乱真,但它的价值不在于此啊!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技术层面的展示,一种探索新可能性的尝试。而且技术发展这么快,谁能保证今天AI和人手的差距,明天不会变得越来越小呢?
当然,咱得把话说清楚,我们探索AI,核心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以假乱真、混淆是非,那种事咱不干。我们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新的可能性,给非遗“赋能”。
AI+非遗,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就拿大家最熟悉的剪纸举个例子吧。AI和剪纸能碰撞出什么火花?能做的事儿可太多了。
做一张活动宣传海报:你想办个剪纸体验活动,需要一张海报。以前怎么办?找设计师呗。沟通、改稿、付钱,一张图少说也得几百块。现在呢?你把想法告诉AI,它分分钟能给你做好几个方案,你挑个喜欢的改改就能用。
奥斯卡获奖电影海报设计,微缩摄影 中国剪纸艺术风格 传统民俗风格 非遗 细腻剪纸,纸艺镌奇,红色剪纸 西湖 三个特色风景 背景纯色,电影名称是巨大书法红色泼墨字体:“剪纸” 和副标题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杰作,获奖作品,极致构图,电影光线,极致像素,高清出图,32K,HDR,文字清晰,没有多余的元素和线条,极简主义。
复古剪纸风格,左侧主标题为“国潮非遗新体验”,副标题为“传承剪纸技艺,感悟艺术魅力”,底部提示语为“2025年7月11日”。右侧主图为一幅大型的春节主题剪纸,剪纸边缘有独特的锯齿纹装饰,采用平铺式构图,与画面整体的左文右图结构协调统一。背景为从深棕红色到浅棕黄色的渐变,叠加传统的回纹图案,增强复古气息。主标题以具有剪纸风格特征且线条粗细变化丰富的字体风格置于画面左侧上方,文字造型犹如剪纸剪出的形状,背景设置为半透明的金色薄纱质感光层,排版采用横向左对齐,视觉效果表现为质朴、生动,传达出亲切、传统、欢乐的情感氛围,整体艺术感体现为复古剪纸艺术与端午文化的紧密结合。光影设计采用侧前方暖光,照亮剪纸部分,突出剪纸的层次感与纹理。装饰性光效为剪纸人物与物品周围的淡红色光晕,强化视觉动势与信息聚焦。整体氛围传达出传统、质朴、欢乐的品牌调性,适用于活动宣传海报、传统剪纸艺术展览推广、非遗文化传承讲座宣传物料等主视觉传播内容生成。
——送给剪剪
做一首歌:想给自己的非遗项目写首歌,让更多年轻人听到?这在以前可是个大工程,得找专业团队,作词、作曲、编曲、演唱……没个万儿八千下不来。现在,AI就能帮你生成旋律、写出歌词,虽然可能还不够完美,但作为一个灵感雏形,简直太香了。
生成创意素材或视频:脑子里没灵感了怎么办?让AI帮你画几张创意图稿。想拍个宣传短视频又不会剪辑?把素材丢给AI,让它帮你快速生成一个。这些以前需要专业技能和大量时间的工作,现在AI都能帮你大大降低门槛。
做一个专题网页:如果你的非遗作品已经可以卖了,想做个专属的电商网页。这要是在以前,找个技术团队来实现,没个几万块怕是想都别想。现在,很多AI工具也能辅助你生成一个像模像样的网页了。(后续会以文章形式给大家演示)
关键是,上面说的这些,很多AI工具现在都能免费或者低成本地帮你尝试。有些功能,甚至已经达到了可以直接应用的水平。这真不是吹牛。
我写下这些,就是想把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记录下来。它们可能还很碎片化,甚至有些幼稚不成熟,但这不妨碍我继续往前走,去纠正我的“错误”,去验证我的“观点”。
在这条路上,必然要有人去做点什么,哪怕微乎其微,但依旧有意义。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把我体验过的、觉得好用的AI工具和方法,逐一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希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符合这个时代潮流的非遗传承人。
-----------------
作者:井之工坊
美编:即梦
编辑:Gemini
歌曲:Sun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