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再牛也救不了你没供应链的命!
作者:微信文章这两年,AI大爆发,人人都在讨论“AI如何改变外贸”,连不少老板都开始琢磨“AI一键写邮件”“AI自动调研”的套路,到处报课上课,被各种培训机构割了一茬又一茬。
但在你急着“AI化”之前,我想先抛两句话:
你到底为什么要用AI?
你最核心的那根“命脉”AI能解决吗?
1️⃣ AI让前期“鸡肋”环节更高效,但不是万能解药
我自己是重度AI用户:写网站文案,用ChatGPT画大纲;剪短视频脚本,用Manus生成脚本;做竞品分析,用Gemini快速抓数据。
确实,这些都能让效率飙升一两个档次。
可是,很多外贸老板把注意力全压在“学Prompt、换模型”,生怕落后。
结果每天盯着后台研究新功能、试各种AI插件,光搞这些就累得不行,反而没时间去跟客户做深度沟通、跑工厂、抓进度。
效率工具越多,人不回归核心业务,反而越容易被工具“绑架”。
2️⃣ 决定利润的,永远是你的供应链
AI能给你精准的热度图、最长尾关键词、最优标题推荐,却帮不了你找一个靠谱的工厂、砍一个真金白银的价格。
想象一个场景:
客户给你发了询盘,你立马给客户跟进邮件,使用AI生成了超专业报价单,客户回复“OK”,准备下第一单。
结果……你最便宜的那个广东工厂突然爆单跟不上,质量又抢了点丁点瑕疵,你只能硬扛,最后产生了延误、投诉和退税。
再精准的询盘,也要有人把供应链跑得稳稳的,才能转化成利润。
AI帮你“搞定客户”,却搞定不了质量管控、交期管理这些“人接地气”的关键环节。
3️⃣ 产品专业度,才是流量到订单的最后那一步
AI推荐算法再聪明,也不能帮你学会产品,生产,市场。
材质、工艺、认证:同样一款塑料壶,如果你不了解食品级PP和PC的区别,就无法向客户解释:哪种更耐高温?哪种更环保?
成本优化: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怎么用更便宜的替代材料,能让客户省10%,让你多挣5%,还不容易出问题?AI懂科学,懂技术,但是一定比不过一些工厂老师傅多年的经验。
我去年和搭档在社媒上火力全开推一款玻璃胶,用AI准备文案、制作广告,询盘很多,但转化率惨不忍睹。
问题不是广告,而是我们根本不懂不同市场对价格和产品的需求。
直到我们去广交会、实地比对供应商,才发现山东和浙江的工厂能比我们佛山的供应商便宜50%,于是直接放弃了这个项目。
学了再多AI,也赶不上实地调研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4️⃣ AI替代不了:谈判、信任、战略
AI写得一手好邮件,却写不出口头沟通中的那句“我知道你现在最大顾虑是……”,也帮不了你在谈判桌上因为多年老客户关系,多抢那0.5%的优惠。
价格谈判:AI可以给你对标数据,但当客户坚持要额外折扣时,你靠什么怼回去?
长期合作:AI写不出“我们已经合作5年,任何质量问题,我都会亲自跟踪直到你满意”的承诺。
风险预判:AI预测市场趋势,却判不了贸易战、关税调整对你的影响,库存和资金链风险依然要人亲自盯。
这些场景里,AI是你的助手,却不该成为你决策的替代者。
过度依赖AI,真正的“卡脖子”问题只会被掩盖,直到一个大单下来,你才发现死的更惨。
5️⃣ 别为学AI而学,先想清最要紧的卡点
我经常对学员说:
“AI化只是效率加速器,真正能让你多挣钱的是利润的提升点,AI只要用好一两个就够了。”
所以,当你又想去报AI大课、买AI插件时,先问自己:
我最影响利润的环节在哪里?
是供应链?谈判?还是客户服务?
哪些环节正好能由AI帮我提速?
报价单、竞品分析、初步沟通模板?
核心痛点解决后,AI还能让效率再飙升多少?
把“AI能做”与“我该做”区分开,才能不陷入工具焦虑,又能真正提升产出。
学AI不是为了学而学,别跟盲目报课被收割,先把“最难的事”搞定,再谈工具和效率;只有这样,你才能靠实力留住客户、留住利润。
-END-
我是 Lance,社媒广告月精准询盘 500+,网站月精准询盘 50+的外贸运营。
扫码加我👇我可以帮你看看产品适不适合做社媒广告,
给点建议,怎么投更划算,怎么做询盘更稳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