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12 17:23

AI时代90%岗位被重构:承认吧,只会加班是没有用的

作者:微信文章

作者:驿鹿·Feng



凌晨三点的杭州未来科技城,28岁的产品经理陈薇关掉第12版项目方案PPT。玻璃幕墙倒映着密密麻麻的加班人群,这个场景与七年前她拿到985录取通知书时憧憬的职场生活大相径庭。2025年职场生存报告显示,76%基础岗位已被AI替代,35岁焦虑提前至28岁,但真正让我顿悟的是——当年挤破头考取的"铁饭碗"专业,如今在AI冲击下成了"瓷器活"。

当猎头第5次推荐"AI训练师"岗位时,我意识到职场规则早已颠覆。这绝非鼓吹"躺平",而是要直面现实:在生成式AI创造效率奇迹的今天,盲目比拼工作时长如同用算盘迎战量子计算机。历经三次职业转型,从传统教育媒体人到AI产品人,我提炼出三个破局思维。
01 价值锚定思维



2022年我亲历媒体行业雪崩式裁员时,发现同事们的焦虑呈现两极分化:有人疯狂考取各种AI证书,有人通宵研究Prompt工程,而真正突围的人都掌握着价值锚定法则。这个思维要求我们像GPS定位般,在技术浪潮中锁定不可替代的价值坐标。

我在《AI产品经理实战手记》中分享过"三环定位法":每当新技术袭来,立即绘制能力三环——内圈是机器无法复制的核心优势(如战略洞察),中圈是人机协同增效区(如数据解读),外圈是必须让渡给AI的基础操作(如报表生成)。2023年带队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时,我要求团队每人每天必须找出三个可AI化的操作环节,这种"断舍离"倒逼我们聚焦需求洞察与决策优化,项目效率提升300%。
02 技能嫁接思维



参观康奈智能工厂时,老师傅李勇的转型轨迹极具启示:他20年制鞋经验嫁接3D建模技术,创造出机器难以模仿的楦型设计算法。这种"旧技能+新技术"的嫁接模式,恰是应对AI替代的最佳策略。

我的实战方法论是"技能嫁接三步法":首先用SWOT矩阵拆解既有能力,接着用技术成熟度曲线筛选适配工具,最后通过"721法则"实现能力跃迁。2024年学习机器学习时,我没有盲目追赶算法前沿,而是将十五年教育媒体经验与NLP结合,开发出舆情预警模型。正如柯桥印染业的智能化改造,传统工艺与物联网技术的碰撞,反而催生了全新的数码印染工程师岗位。
03 动态平衡思维



在深圳科技园见到张明宇时,这个曾经的"考证达人"正陷入AI认证考试的无限循环。这种现象揭示深层危机:当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追求静态稳定无异于刻舟求剑。真正的高手都掌握动态平衡术,像冲浪者般借势技术浪潮。

我的工作台常年贴着"三动态清单":每月更新技术影响图谱(动态认知),每周调整学习优先级(动态规划),每日记录人机协作心得(动态优化)。这种思维在开发AI招聘系统时发挥奇效——我们不再执着构建"完美模型",转而打造可自主进化的生态系统,使招聘匹配准确率始终保持90%以上。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职场早已不是我们父辈理解的"格子间马拉松"。那些在AI浪潮中游刃有余的破局者,无不是价值锚定的规划师、技能嫁接的园艺师、动态平衡的杂技家。当GPT-6开始编写这段文字时,我正带着团队探索"人机共生"的新模式——这或许就是应对不确定时代最确定的答案:与其焦虑被AI取代,不如成为驾驭AI的冲浪者。

都看到这里了,不关注一下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90%岗位被重构:承认吧,只会加班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