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7-17 20:14

黄仁勋预言的物理AI时代

作者:微信文章
黄仁勋预言的物理AI时代,英伟达生态链率先爆发

> 从虚拟世界到物理世界,一场由英伟达引领的AI革命正在重塑机器人、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的未来版图。

“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物理AI(Physic AI)。”在2025年7月16日举行的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再次向世界宣告了这一判断。

他定义物理AI为能够理解物理法则(如惯性、摩擦、物体永续性)并执行实体任务的人工智能系统,这类AI将通过虚拟训练环境掌握技能。

这已是黄仁勋在过去一年中第三次在重大场合强调物理AI的重要性。从2024年国际电脑展到2025年CES大会,再到如今的链博会,英伟达正在将AI从数字世界推向物理世界。

01 物理AI的产业化进程:从概念到落地

物理AI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传统AI的“物理盲”问题。当前大语言模型虽能生成流畅文本,却无法预判“玻璃杯从桌上掉落会碎裂”这类物理常识。

物理AI通过嵌入物理规则,使AI具备现实世界的因果推理能力。在机器人领域,这一技术正大幅降低训练成本——波士顿动力Atlas机器人需要数年调试才能完成后空翻,而英伟达Isaac Sim可在虚拟环境中用物理AI将训练时间缩短至几天。

为支撑这一变革,英伟达已构建完整技术生态。2025年7月,英伟达宣布将开源Newton物理引擎,该引擎是与Google DeepMind、迪士尼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成果。

同时,英伟达的Isaac Sim虚拟训练平台让机器人能在仿真环境中学习复杂技能。结合GROOT技术框架,物理AI能放大真人示教数据,自动生成大规模合成训练轨迹,显著降低对人工示范的依赖。

算力基础设施也迎来革新。AI算力互联超节点技术正在改变光通信产业,该技术通过整合数百个GPU/NPU形成高密度算力单元,对光互连提出更高要求。

在光电技术架构方面,CPO(共封装光学)技术将光引擎与ASIC/GPU共封装,解决电互连带宽瓶颈和能耗问题。Yole预测CPO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4600万美元爆发至2030年81亿美元。

02 算力基础设施的新变革:支撑物理AI的基石

全球算力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帷幕。2025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宾夕法尼亚州将获得920亿美元投资用于建设“超级AI中心”,其中黑石集团承诺投入超过250亿美元,CoreWeave计划投资60亿美元建立AI数据中心。

华尔街投资机构预测,全球AI算力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可能高达2万亿美元。Wedbush分析师艾夫斯指出:“我们始终持极度乐观观点,认为投资者们仍低估了未来三年全球企业和政府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其应用方面将投入的2万亿美元所带来的超级增长浪潮。”

中国算力基建同样加速。2025年7月,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气象平台在上海启用,其依托中国联通上海临港智算中心构建的强大技术底座。该中心算力规模达4000P FLOPS,提供万卡级国产算力与千卡级主流算力,支撑复杂物理模拟与实时推理。

边缘算力同步崛起。地平线推出的征程6P芯片成为关键突破,它是目前少数能在70亿参数级别大模型上支撑端到端+VLM协同架构的国产芯片,精准落在“算力甜点位”上——既能承载大模型真实落地所需的系统复杂度,又不会因功耗、成本问题阻碍量产。

在算法层面,地平线研发的Senna多模态大模型架构首次把VLM(视觉语言模型)引入驾驶决策链路,使系统能理解交警手势、潮汐车道等复杂场景。

03 物理AI的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具身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超预期。在2025年链博会上,中国具身智能企业智平方亮相英伟达核心展区,展示其通用智能机器人爱宝在空间感知、快速学习、全身运动协同与任务规划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该公司利用英伟达GPU进行模型训练和算法开发,并高效使用Isaac Sim仿真平台,在虚拟环境中大规模复现真实场景,加速模型测试与验证。

机器人核心部件成本快速下降:空心杯电机价格降至800元/个(江苏雷利),行星丝杠1500元/根(新剑传动),谐波减速器1800元/台(绿的谐波)。整机厂商中,优必选Walker X已出货500台,小米CyberOne 2.0收获意向订单10万台。

自动驾驶向“新自动挡”演进。地平线总裁陈黎明判断:“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已经到来。”当城市辅助驾驶从炫技场景转向“全天候、全场景”的拟人表现后,将成为汽车的新自动挡。

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在深圳、广州多地路测,实现三项突破:全部采用车规级零部件;整体成本较上一代下降70%;拥有平台化架构,可灵活适配多款车型。

工业数字孪生与科学模拟领域,物理AI正开启科学发现新范式。黄仁勋指出,数字孪生工厂在中国已有数百个项目落地,机器人先在虚拟环境中接受安全训练,再进入实体工厂工作。

中国联通上海临港智算中心通过液冷技术使能耗降低50%,年节电超千万度,供电可靠性达99.999%,为物理AI提供稳定算力支撑。

04 投资主线与概念股布局

随着物理AI产业化加速,资本市场已形成清晰投资主线:

核心芯片与硬件:寒武纪(ASIC设计)、海光信息(算力芯片)、瑞芯微(边缘推理)成为大模型适配核心企业。在AI-PCB领域,沪电股份订单饱满度达98%,已启动2026年扩产计划;深南电路营收同比增长38%。

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部件企业迎来机遇。江苏雷利(空心杯电机)、新剑传动(行星丝杠)、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为物理AI实体化提供硬件基础。智微智能基于英伟达Isaac SIM平台进行机器人虚拟仿真训练和数据合成开发。

算力基础设施:中科曙光(国产算力服务器)、剑桥科技(硅光模块获微软Azure订单)、兆龙互连(铜缆连接器订单同比+140%)受益于算力升级需求。液冷技术领域,东方锆业研发液态金属轴承摩擦系数仅0.001。

系统集成与应用:拓尔思专注政务领域NLP技术,云从科技开发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法本信息制造业流程优化Agent新增订单2.3亿元。

在光电融合创新领域,台积电、博通等通过InP-SiN异构集成,将激光器、调制器、波导集成于单芯片,体积缩小70%,延迟降低50%,推动硅光子技术规模化落地。

物理AI的浪潮已开始重塑产业格局。英伟达生态链上的中国企业正快速崛起——智平方机器人现身英伟达链博会展区,地平线的征程6系列芯片打入多款智能驾驶车型,临港智算中心以4000P FLOPS算力支撑起国内首个AI气象平台。

随着万亿美元资本涌入AI算力基础设施,从宾夕法尼亚的超级AI中心到上海临港的智算集群,全球算力版图正在物理AI的催化下重构。

物理AI时代,赢家将是那些同时掌握算法、算力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创新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梳理公开信息,提及个股并非推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仁勋预言的物理AI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