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7-19 02:30

Ai观察|普法宣传报后的“人工不智能”

作者:微信文章

作为公司法务,普法宣传是个被法务们嫌弃,但是又是每个公司在招聘法务时会写进JD里的内容。


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普法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公众号”、“企业网站”、“内网系统”、也包括“公司(企微/钉钉……)工作总群”等。总的来说,普法宣传似乎就是要“刷个存在感”。很多前端业务之所以知道某位默默无闻的法务存在于公司,正是读了Ta发的普法周报才有了印象——原来我们公司还有法务呢。

按照某些集团公司的工作划分,普法周报一般不会专职只交给一个人来写,而是由不同区域、或者法务团队的不同人员来轮流写作。增加“普法专题”丰富度的同时,也避免将某个同事的工作“固定化”。

在今年之前,不管是我自己也好,还是我看到的其他同事也好,做一份普法宣传报的时间基本需要4-6小时(思考普法主题-查找案例-分析案例-查找条文-分析总结条文-反复沟通修改),后来Deepseek大火,豆包也日益强大,再加上秘塔搜索🔍等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肉眼可见普法宣传报的时间从6小时缩减为4小时,再缩减为2-3小时。

2小时的普法宣传报是什么样的质量呢?

就打眼一看,标题分级逻辑清晰,有内容有案例,有配图,是份完美答卷。

然后再定睛一看,红色字体标注的“连带责任”,一时也没咂摸出什么不对,但仔细再读一遍,“勘察、设计、施工依法承担相应职责,承担连带责任”,这下问题可就大了。都说了是承担“相应职责”了,怎么又变成了“连带责任”。

这时候作为审查的你,不得不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这一遍你才发现每个数字之间前后都有两个空格,好像谁也不愿意搭理谁,和谁家离心离德的团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把“相应责任”乱改为“连带责任”,除了Ai编码形成的空格外,你还发现这份人工不智能痕迹严重的普法宣传报还有更离谱的问题:

前文摘抄的法律条文写明“人员学历占初中学历以上的不低于50%”,后文案例分析中就写“人员学历占初中学历低于了60%……因为人员学历不符合规定比例被罚款3W元”……我一寻思这个逻辑也不能闭环啊,才发现原来是普法宣传在线展示“紧急立法权、随意执法权”……

玩笑归玩笑,我们不得不以正经的态度去看待各种Ai外包劳动力。我也常常使用Ai帮我拓展一下思维,检索文件问问题,优化下合同的条款,整理个数据或者生成免费好用的插图,不得不说,确实效率高很好用。

但是直接把Ai生成的内容(尤其是涉及法律法规这种精准性要求比较高的)直接准备对外发出,还是敷衍之心过于明显。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对Ai有种仇恨的心态,就像出租车司机2016年对滴滴出行司机那样游行示威却最终被冲卷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恨,我们这些人辛辛苦苦积累的法律知识、检索技能也似乎在短短时间内缩了水,任谁都能一下子从Ai哪里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率不低的答案,硬生生挤占了法律职业金字塔中下端的市场。

但是这篇普法宣传周报让我意识到,Ai势不可挡,但它是那削铁如泥的剑,还是一个会抢饭碗的工具,全看持剑的人怎么想怎么做。

或许下次我们在使用Ai做辅助时,可以问问自己:

我对法律术语是否进行了核实:是否区分了相应责任与连带责任的法律边界,前者是过错比例分担,后者是无限清偿义务;

前后文逻辑是否闭环:确保条文引用与案例分析的适配性,避免“条文50%”与“案例出发60%”的关公战秦琼;

合规审查:对AI生成的每个法律表述,必须对照《民法典》《行政处罚法》等原文核验。

我是那个最终要执行的人,我的投入无可替代。最后就是,

练好拿起这把剑的肌肉,

勇敢用它上阵杀敌

最大的两个,一个叫“傲慢”,另一个叫“漫不经心”。

——The E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观察|普法宣传报后的“人工不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