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谁在为特朗普的关税买单?
作者:微信文章保持爱读文章,保持领先!
外国企业正在分担成本——至少目前是这样。
去年,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平均关税为2%。但随着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贸易战的打响,如今美国的“实际”平均关税已超过16%,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见图表1)。而且,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攀升。
特朗普已向许多美国主要贸易伙伴致函威胁,称将于8月1日进一步加征关税,语气强硬。
这些关税到底是谁在承担?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最终吃亏的是普通美国人——因为商品价格会上涨。而特朗普及其核心圈层则一口咬定,负担会落到外国头上,他们会通过降价来承担这些成本。
迄今为止,一些证据似乎让那些否认经济学常识的主张者看到了一线希望。
经济学界的批评者手中有历史和数据的支持。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时,外国供应商通常不会降价,而是维持原价,把关税转嫁给买方。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等国加征关税时正是如此。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关税对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完全传导”,也就是说消费者承担了全部关税。
如今,一些外国企业对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也采取了类似态度。今年4月,法拉利(Ferrari)将其汽车价格上调最多达10%。英国的英力士(Ineos)表示将提高其Grenadier越野车售价。相机制造商佳能(Canon)已提醒经销商准备好迎接涨价。
但更广泛的市场表现却相对温和。 例如,目前几乎看不到关税带来的通胀“传导”迹象。
今年6月,美国“核心”消费者价格(即不含食品与能源)环比上涨0.2%,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0.3%。经济学家确实在部分商品上发现了因关税导致的涨价现象——例如汽车零部件——但这些迹象比他们预期的更难发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情况?
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指出,可能是美国企业而非消费者在承担关税——通过压缩利润来吸收成本。
此外,一些企业在关税实施前提前大量囤货,短期内无需调价。
美国的外国供应商似乎也比特朗普上一次加税时更愿意“分担负担”。
日本电子公司任天堂(Nintendo)决定维持Switch 2游戏机在美售价449.99美元不变。许多中国制造商也表现出愿意效仿任天堂、吸收部分关税的意愿:一次性餐具供应商富岭(Fuling)表示,其客户希望它“承担部分新增关税成本”。
深受美国Z世代欢迎的韩国美妆品牌tirtir也表示,将自行吸收大部分关税。
日本央行追踪对美出口汽车的价格变动,数据显示按日元计价,这些价格过去一年下降了26%。
部分降幅可能与汇率变化有关——如果美元走弱,即便美元售价不变,换算成日元的收入也会减少。但这也引出另一个问题:为何日本车企没有大幅提高美元售价以对冲汇损。
更系统的数据也显示了类似趋势。《经济学人》整理了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加拿大、德国和墨西哥)的出口价格数据。
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在过去有过明显提价行为:例如在2021–2022年那轮通胀潮中,他们在一年内平均提价超过15%(见图表2)。
然而,在过去一年中,这些国家出口商品的本币平均价格下降了3.6%。而在特朗普第一次发动贸易战时,并未发生类似的情形。
为何外国供应商这次表现得更为克制?
部分企业高管比以往更担心美国消费者的反应。由于通胀记忆犹新,民众普遍抱怨东西已经够贵了,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容忍度极低。
与此同时,外国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
过去十年,许多新兴市场上市公司总体利润率有所提升,平均上涨超过两个百分点;欧洲企业也取得了类似的盈利增长。这意味着这些企业至少短期内有能力承受一定利润下滑。
然而,这种“暂时性缓冲”可能不会持续太久。
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指出,虽然一些◻️◻️企业下调了出口价格,但降幅远不足以抵消他们如今面临的高额关税。
此外,那些目前仍愿意分担成本的外国企业,可能难以长期承受压力——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如承诺所言,于8月1日进一步加征关税的情况下。
特朗普一向乐于挑战经济学界及其他政敌的观点,但往往最受伤的却是他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