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敲定15%关税协议,8月1日开征,不再延期
作者:微信文章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物流知识
1
关税政策主要内容
全面关税统一至15%
对未与美国达成双边协议的150多个国家,统一征收10%或15%的关税(具体税率待定)。这些国家多为中小经济体,与美国贸易规模较小。此前4月实施的10%“基准关税”将同步调整。
双边协议国差异化税率
已达成协议的国家关税低于“对等关税”原威胁水平,但高于10%基准:
日本:15%(原威胁25%)。
印尼、菲律宾:19%。
越南:具体税率未公开,但属“已谈妥”国家。
欧盟、墨西哥:30%(未达成协议,维持原威胁税率)。
加拿大:35%(原威胁50%)。
巴西:50%(最高税率)。
特殊产品附加关税
药品:计划征收200%关税,但给予1年缓冲期供企业转移生产线。
半导体、铜:后续可能跟进加税。
俄罗斯关联制裁:若50天内俄乌未停火,威胁对俄全部产品加征100%关税,并制裁购买俄油国家。
2
政策影响与实施背景
经济成本激增
当前美国有效关税率已从2%升至18%(1934年以来最高),家庭年均负担增加2400美元。若全面关税升至15%,成本将进一步攀升。
全球贸易风险
WTO预测,若关税全面落地,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可能从+3.3%暴跌至-4.3%。供应链转移(如经印尼转运)将面临“税率叠加”惩罚。
谈判策略固化
特朗普明确表示不再延期,并称关税信函即为“协议”,拒绝反复谈判。例如,欧盟因未及时达成协议被征收30%关税,而日本通过快速妥协将税率从25%降至15%。
3
未来动向
“TACO”模式是否重演?
4月因市场动荡,特朗普曾暂缓关税(被戏称为“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但目前美股处于高点,债市稳定,此次退缩可能性降低。
国内压力仍存:
企业如通用汽车已预警关税导致净收入下降35%,若消费者价格快速上涨,可能迫使政策回调。
药品关税矛盾:
虽威胁200%关税,但承认需缓冲期,反映政策执行力与产业现实间的妥协。
4
应对建议
企业层面:
排查采购清单是否在已公布税率范围内,抢在7月31日前完成关键库存运输。
5
总结
8月1日关税政策标志着特朗普贸易策略从“威胁谈判”转向强制执行。全球化的成本结构正被重塑,短期内供应链混乱与通胀压力不可避免,但长期可能加速区域化生产(如药企迁回美国)。未来需关注两大变量:美国消费者对涨价的耐受度,以及欧盟等大国是否被迫妥协重新谈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