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战突防思路分析
作者:微信文章关税战打到现在,所有经济体的关税都已经明牌公示了,美国可以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阶段性成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美国关税战到底是怎么突防的?各个国家又都是怎么妥协的?
一阶段:众生迟疑,英铁助力
4月2日,特朗普大笔一挥给所有国家都上了关税眼药水,全球反抗情绪浓厚,股市暴跌,就连纳指也狂泄5000点。在各国意识到美国是认真的以后,特朗普也觉得这一步迈得太大扯到蛋了,于是在4月9号紧急发布了90天延缓期。
自延缓期开始到5月初的这1个月时间里,总体来讲是雷声大、雨点小。大部分国家都还是观望拖延的状态,认为美国就是吓唬吓唬大家,对等关税根本推不下去,这种共识实际上非常不利于美国的。
但是5月8号,就在关税战陷入僵局之际,美国与自己的铁杆盟友英国达成第一个关税协定,算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为了答谢英国的鼎力相助,美国给英国的对等关税是10%,这个在当时来看并不觉得很优惠,现在来看应该是独一家了,美国在后续关税协定中就没有再给出过10%的优惠关税了。
在这个阶段,中国和欧洲同时在与美国较劲,其它国家也都在作壁上观。5月份,中美经过大起大落的报复性关税互相制裁,最终达成暂时性协议,美国本想逼中国率先投降,因为一旦中国妥协,那整个东南亚就会直接妥协。所幸中国没有妥协,美国在中国这里吃了闭门羹。
同时,特朗普也是几次三番的威胁要给欧盟重税,欧盟对美反抗情绪浓厚,欧美之间你来我往,美国想从欧盟突破难度是比较大的。
二阶段:以点带面,鲶鱼效应
在经历了中国和欧盟的强力反制之后,美国将关税突防的中心转向亚洲,包括东亚的日韩、东南亚的越泰印、南亚的印度等。
为什么要做这种战略转向呢?因为这几个关键国家都是区域性强国,在各自区域都有非常强的影响力,而且同处东亚,又都是把美国当做最重要的大客户,一旦在单点上实现突破,往往能够带来鲶鱼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谈判进程。因此,美国把与这些国家的谈判放在优先级较高的位置,开始并行推进。
这个时候不得不提特朗普的推特治国战略,在宣传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像卖菜一样,摊主总是拿着大喇叭在喊菜不多了,那顾客自然会有更大的压力。
于是在7月2日,距离7月9日还有1周的时间,美国实现在东南亚国家的关税突破,与越南达成关税协定。越南的突破实际上就带来了充分的鲶鱼效应,如果大家都不跟美国谈,那美国就什么都得不到,但是一旦有同一个区域的国家先达成协议,那么其它国家作为竞争者,就会失去关税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下风。因此,相关国家加紧了与美国之间的谈判,而美国则一边给了关税延期,一边继续威胁其它国家。
于是我们看到,在越南达成关税协定的2周后,印尼也妥协了。印尼的关税基本上是将东南亚和东盟的关税明牌了,基本不会低于15个点,20个点附近是正常水平。紧接着7月22号,美国接连拿下与日本和菲律宾的关税协定,日本15个点、菲律宾19个点。这里要说一下,日本关税税率一出,基本上是将美国盟友的关税税率明牌了,不会低于15个点了。
在这种似乎要一面倒的局势之下,欧洲的欧盟、南亚的巴基斯坦、东南亚的泰国、东亚的韩国都开始抓紧跟美国谈了,之前这些国家可都是作壁上观的,如果其它国家不谈,这些国家一定不会谈,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再不谈就没的谈了。尤其是欧盟,一直对外宣称要对美国发起反制裁,大有和美国死磕到底的架势,但是在最后的10天里突然倒戈,与韩国一起跟美国达成了关税协议。
三阶段:普遍关税施压,难啃骨头收网
自此,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盟友,除了中国、印度、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都向美国妥协了。美国谈判取得阶段性胜利,身上的谈判压力骤减,于是美国在8月1日按时按点的向全世界公布了最新的对等关税。美国这回没有食言,就连最后准备负隅顽抗的几个国家也看到了美国的强硬。
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加拿大、墨西哥,而对于墨西哥和加拿大,本身就有美加墨协定捆绑,又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在全世界关税谈定之后,收拾这两个国家自然就不那么着急了,于是给了建安大35%的惩罚性关税,而对相对听话的墨西哥,则另给了90天的谈判期。
而印度,也在近期宣布,美印之间将在8月中下旬继续谈,印度在关乎选票的农牧业和关乎经济发展的对美关税之间,似乎举棋不定了。
对于中国来讲,自然不会向美国妥协,美国也知道现在离不开中国的商品,于是也在加紧通过关税阶梯逼着中国的产业链向东南亚和印度转移。
总体来讲,美国的关税战在初期的突兀之后,在中后期还是吸取了初期的教训,变得更有章法了,颇有点“连横”的手法在里面,采取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战略战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阶段性成果。对于中国来讲,美国的这一经济贸易手段自然并不光彩,但是美国取得的成绩,也许能给中国带来一些国际交流的启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