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买俄油被罚关税国家出现,中方也被点名,暗示敢加100%就反制
作者:微信文章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 25% 关税的决定正式生效。美国宣称此举是为应对所谓 "贸易不公平",但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穿,这不过是针对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政治报复。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国会正加速推进一项法案,计划对所有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最高达 500% 的 "二级关税",而中国已被明确列为主要目标。这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霸权行径,本质上是想通过经济胁迫手段,逼迫其他国家在能源安全问题上服从美国的地缘政治意志。
印度的处境堪称美国霸权逻辑的典型注脚。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印度却因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成为制裁对象。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印度日均进口 180 万桶俄罗斯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 35%。面对美国施压,印度国有炼油厂暂停采购俄油,但私营企业仍在继续 —— 这种分裂的举动恰恰暴露了美国制裁的虚伪性:它既想让印度充当遏制中国的棋子,又不愿让其享有西方盟友那般的能源自主选择权。印度政府表态 "政策未发生变化",却难掩在大国博弈中的尴尬处境。
美国的双重标准在欧洲同样暴露无遗。欧盟最新的第 18 轮对俄制裁虽然加码打击所谓 "影子舰队",却不得不允许成员国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德国工商界公开表示 "不会再跟随美国制裁中国",这与其政府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而美国企业的行动更具讽刺意味 —— 就在财政部长贝森特放言要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苹果、高盛等企业高管组成的代表团正在北京寻求深化合作,这种 "政府施压、企业示好" 的荒诞剧,恰恰说明美国的霸权逻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难以为继。
面对美国的威胁,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而坚定。外交部明确表示,进口俄罗斯石油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合理选择,这一立场不会因外部施压而改变。这种底气不仅来自中俄长期能源合作的战略基础,更源于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实力与决心。
今年 4 月,中国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精准击中美国军工产业链的要害;而中俄 "海上联合 - 2025" 演习中,援潜救生、联合反潜等课目的演练,则彰显了维护战略通道安全的军事能力。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金砖国家加速推进本币结算石油贸易,欧盟在对俄制裁中不得不保留能源采购空间,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将能源安全寄托于单一国家的善意是何等危险。美国试图通过 "二级关税" 维系能源霸权的做法,本质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当中国明确表示 "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时,这不仅是在宣告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更是在为所有追求能源自主的国家发出共同的声音 —— 在多极化时代,没有任何国家有权利要求别人用国家安全换取所谓 "政治正确"。
来源:央视新闻:《特朗普威胁对印度产品征收20%至25%关税》(2025-07-30)北京青年报:《特朗普威胁对印度产品征收20%至25%关税》(2025-07-15 )注:来源:相关媒体报道等相关官方渠道,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整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不代表任何立场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