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8-5 12:34

【一带一路故事】泥泞中的逆行映照

作者:微信文章
7月26日清晨,老挝北部的天空被厚重的乌云笼罩,连续强降雨如同断线的珠帘倾泻而下。南欧江四级水电站唯一的进厂主干道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山体塌方如猛兽般吞噬了路面,防汛应急处置的“咽喉要道”被彻底阻断。这座肩负着区域能源供应与防汛重任的水电站,瞬间面临与外界失联的严峻挑战。



清晨六点,电站维护班组的员工们正驱车前往厂区,车辆行至距塌方点约200米处时被迫停下。“前面路没了!”随车安全员许强率先下车探查,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大块的碎石混杂着稀泥从数十米高的山坡倾泻而下,原本平整的路面被完全覆盖,车辆和人员都无法通行。

“不能等!现在是防汛关键期,每耽误一分钟都可能出大事!”班组长陈皓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当机立断下达指令。没有重型机械支援,没有避雨场所,8名员工迅速从通勤车上取下铁锹、撬棍等简易工具,就地转化为应急抢险队。“一二三,起!”随着整齐的号子声,抢通之战在暴雨中拉开序幕。

大块的落石沾满泥浆,湿滑沉重,单靠一人之力根本无法挪动。员工们自发组成三人小组,两人在前用撬棍撬动,一人在后用绳索牵引,脚下的泥浆不时让人打滑,他们互相搀扶着保持平衡。年轻员工拉松的手套被尖锐的石块划破,依旧没有停下手中的活。

雨水模糊了视线,每个人的工装都能拧出水来,裤腿上的泥浆结成了硬块。安全员李威始终站在离山体最近的位置,双眼紧盯着坡顶的动静,每隔五分钟就大喊一次:“注意上方落石!”他的声音在风雨中略显沙哑,却为抢险队伍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安全屏障。

在明确的分工下,队伍像精密的机器高效运转:前方4人组专攻大块落石,中间3人用铁锹清理碎石泥土,后方1人负责开辟临时通道。铁锹与石块碰撞的叮当声、号子声、雨声交织成一曲特殊的“抢险交响乐”,在山谷间回荡。



上午八点十分,经过三十多分钟的高强度奋战,一条宽约三米的临时通道终于贯通。当第一辆通勤车小心翼翼地驶过抢通路段,车轮碾过碎石发出清脆的声响时,现场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雨水冲刷着每个人沾满泥浆的脸庞,却冲不掉他们眼中的喜悦与坚定。

“路不通,心不安。”电站负责人曾华踩着积水走到通道中央,灰色的厂服紧紧贴在身上,裤脚还在滴着泥水。望着顺利通行的车辆,他声音疲惫却掷地有声:“守护电站安全运行,保障防汛通道畅通,这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条用双手抢通的生命通道,不仅让员工按时返岗保障了电站正常运行,更确保了防汛沙袋、抽水泵等物资能及时运抵厂区。

风雨渐歇时,阳光终于穿透云层照在抢通的道路上。路面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是8名普通电站员工用最朴素的行动写下的责任答卷,他们用双手筑起的不仅是一条通行之路,更是一道抵御风险的责任之堤,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彰显着中国水电人的担当与力量。

责编:王宇菁

审核:李鹏飞

稿源:南欧江流域公司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FjufCnXFBJViamkas94PQvuRdUM6K8unA76lw7BHMFMqgT0WjlmjkHUpKN1Jf8iah68J31UR2SynprBLwIw6n0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nl6iwvw1&tp=webp
精彩回顾 ◆【一带一路故事】海龟做客明古鲁◆【一带一路故事】孟加拉湾畔,匠心共筑光明梦◆【一带一路故事】风车转动友谊:中哈青年共赴绿色能源之约◆明古鲁电站的灰渣资源化实践◆以培促管 以学提效——南欧江项目培训创新的生动实践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FjufCnXFBKXQYEBJrwetOHVU0v3QgichuRC3YX7h8KvCCGj7w4gpr4s8v9YDBKHOtoMBQ1auyM9UzvGejjovs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wcfo8qls&tp=we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带一路故事】泥泞中的逆行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