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短期博弈与长期隐忧
作者:微信文章当地时间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60多个贸易伙伴实施新的“对等关税”,税率区间10%至41%,于8月7日起全面生效。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此前暂缓执行的“对等关税”全面落地,也意味着全球贸易格局将面临新一轮的震荡与重塑。
特朗普上台后,即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引用“232条款”对钢铝、铜、汽车和零部件、商用飞机和喷气发动机、木材、药物、半导体、关键矿物等诸多产业发起调查,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贸易逆差、制造业外流等,其背后深层的逻辑是“美国优先”战略,期望重塑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关税增加了美国的滞胀风险,经济衰退的苗头已经显现。美国劳工统计局8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7月新增非农就业岗位7.3万个,远低于市场预期。二季度,美国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但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关税导致进口大幅降低,反映经济内生动力的个人消费支出和国内私人投资已连续四个季度回落,对二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7月议息会议后的发布会上承认,美国经济正在走软。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就业乏力、消费疲软叠加通胀上行,美国经济滞胀风险陡增。
美国市场吸引力也将持续下降。此次行政令还规定,美国将对被认定为“转运”的产品额外征收40%的关税。美国还要求越南减少使用来自中国的材料和零部件,减少在该国组装的设备中使用中国技术。此类“毒丸条款”将大幅提高各国监管成本、加重企业负担,激化各国对美不满,降低美国市场吸引力。未来,各国或主动开辟新市场,摆脱对美依赖,引发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美国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最终损害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动能。
“对等关税”落地可能只是“新关税战”的起点。特朗普8月5日表示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在一年左右提高税率至250%。8月6日,又威胁将对半导体征收100%关税。这些动向表明,全面“对等关税”只是特朗普关税“组合拳”的第一招,针对各行业的关税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新一轮“关税战”的主要工具,继续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引发持续性通胀压力。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被普遍认为无助于改善美国经济状况。美智库华盛顿公平增长中心认为,特朗普关税难以促成“制造业回流”目标,反而会使美国制造业成本上涨2% - 4.5%,导致收入上涨停滞、裁员乃至工厂关闭。以汽车行业为例,宾夕法尼亚州卡车公司在关税造成的经济不确定性下解雇10%的工人,密歇根州州长惠特默近期与特朗普会面,表示关税将严重损害该州汽车制造业和汽车工人利益。
特朗普的关税战,看似是为美国争取利益的有力手段,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贸易伙伴的同时,也让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未来美国经济与全球贸易将走向何方,充满了不确定性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