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8-13 23:05

50%关税搅动铜产业链:谁在受益,谁在承压?浙江海亮是这次关税的“意外赢家”?

作者:微信文章
1)发生了什么?




美国在7月底对铜相关商品加征关税,覆盖去年的进口总额超过150亿美元。政策的“刀口”很清晰:

精炼铜——体量最大,却未纳入50%关税;

半成品铜(如坯料、板带等)与特定电缆——纳入50%关税;

另有少量“其他铜”不在50%名单内。


白宫还要求相关部门90天内拿出进一步方案,考虑对更多高铜含量产品加征关税。这意味着,这可能只是产业链重组的第一步。


2)关税的直观影响





进口半成品铜变贵:美国去年进口至少60万吨半成品铜,约占其总需求的三分之一。现在多了50%的税,海外半成品被“劝退”,美国本地加工的溢价就出来了。

精炼铜被“豁免”:美国依然可以进口精炼铜,然后在本土“二次加工”。政策导向很像:原料可以来,附加值留在美国。

下游用铜密集行业受挤压:例如通信所需的特定电缆、空调与管路配套,成本上升压力会沿着产业链传导。

3)为什么海亮被看作“意外赢家”?




浙江海亮(Hailiang)在美国休斯敦有工厂,并计划把年产能从3万吨扩到10万吨(公司在2020年给过这个目标,最新回复称扩建“在推进中”)。对比政策取向:

关税提高了美国本地加工的含金量,在美国境内把精炼铜“做成”半成品或终端部件,更有优势;

海亮在印尼、摩洛哥也有基地,全球布局有助于分散贸易摩擦风险;

市场已提前反映预期:关税落地以来,海亮股价上涨近20%,跑赢多数铜企业及同期小幅下跌的沪深300。


当然,现实并非直线上扬:海亮休斯敦工厂去年净亏损3500万元,主要受人工、原料上涨与扩建费用影响,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全年净利润同比降37%至7.03亿元。但若半成品进口持续受抑、美国本地加工利润改善,亏损工厂有机会转正,中信证券甚至判断其在美工厂有望带来“超额利润”。
4)精炼铜为何“豁免”,半成品为何“挨刀”?





政策逻辑:美国短期内难以迅速补齐冶炼能力,精炼铜仍需外采;但把加工环节留在美国,能直接拉动制造业与就业。

执行效果:进口半成品与特定电缆被加税,逼迫下游向美国本土迁移;而未加税的精炼铜,成为“可进口的原料”。

副作用:美国本土的用铜终端(如HVAC、通信线缆)成本上升,可能通过价格传导至消费者与基建项目。

5)短、中期影响路径




短期(0–6个月)

进口商与下游客商先消化库存和在途货;

半成品与特定电缆的签单更谨慎,部分订单被推迟或改签本土供货;

价格结构出现“本土加工溢价”,但传导到终端还需要时间。


中期(6–24个月)

在美产能扩建加速:含铜零部件、管材与电缆可能更多在美国落地;

全球供需再平衡:原本面向美国的半成品产能需寻找新去处或往上游/下游重新配置;

投资并购升温:拥有美国制造基地或可快速落地扩产的企业,更受资本青睐。海亮拟收购金龙精密铜管集团部分股权(对方在阿拉巴马州Pine Hill也有铜管厂),就属于补齐美国产能版图的典型动作。

6)谁可能受益?谁承压?




潜在受益方

在美国有现成或可扩张加工产能的企业(如海亮、在美设厂的其他铜加工与线缆公司);

以进口精炼铜+本地加工为模式的玩家;

拥有多国工厂布局、能灵活调整产线与物流路径的集团。


承压方

依赖向美国出口半成品/特定电缆、但没有美国工厂的企业;

美国本土用铜密集下游,短期面临成本抬升与交期不确定;

全球范围内以美国为核心客户的“半成品→终端”供应链节点,需要重签合同与重织网络。

7)风险与不确定性





政策变动:90天评估后是否扩围(更多铜密集产品被加税),以及未来可能的反制与谈判,都将影响预期;

执行落地:美国本土劳动力、能源、合规与物流成本不低,扩产不一定马上赚钱;

价格波动:铜价本身受宏观、库存、矿端扰动影响,可能放大或掩盖关税带来的结构性溢价;

并购整合:跨国并购涉及反垄断、审查与文化整合,进度与协同存在不确定。

8)给产业与投资者的“观察清单”





美国本土加工价差:半成品与特定电缆在美售价与成本的“关税溢价”能维持多久?

产能兑现速度:休斯敦工厂从3万吨→10万吨的节奏、良率与单位成本是否按计划改善?

供需重排:被“挤出”美国市场的半成品,转向哪些区域?欧洲、中东、拉美是否出现新订单?

政策第二步:90天后若扩围,对铜管、零部件等的冲击路径如何改变?

并购协同:金龙精密在Pine Hill的产能与海亮美国业务能否形成一体化,快速放大规模效应?



这轮关税并非简单的“涨价—降价”故事,而是一次“把附加值留在美国”的价值链再分配。精炼铜放行、半成品与特定电缆加税,给了在美加工与本地制造更高的确定性。

对海亮这样的全球化布局企业来说,阵痛之后可能是结构性机会:前期扩建导致的亏损,反而成为在政策拐点来临时的“前置投资”。但机会与不确定同在,产能兑现、成本控制、政策节奏,一个都不能掉链子。



(特朗普铜关税覆盖结构)
注:精炼铜未征50%关税;“特定电缆”和“半成品铜”被征50%;数据口径为美国上一年度进口金额。
(原始素材来源:彭博社,矿业杂志,社交媒体)
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的内容,部分原始素材参考自国外专业媒体、公开报道、行业研究报告及其他第三方资料。笔者未对文中所涉及的个别信息、数据或观点进行独立调查或验证,亦无法保证其完整性、准确性或时效性。相关内容仅供行业交流与学习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商业决策依据。

若您认为文中内容涉及版权或其他合法权益问题,请通过留言或邮件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妥善处理(包括删除相关内容)。我们并非专业媒体机构,只是深耕行业多年的从业者,热衷于分享行业信息与见解。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与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0%关税搅动铜产业链:谁在受益,谁在承压?浙江海亮是这次关税的“意外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