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50%关税大棒挥向印度,一场“美国优先”撞上“莫迪第一”的荒诞剧
作者:微信文章一场由石油贸易引发的制裁风暴,撕开了美印“战略伙伴”的虚伪面具,暴露出大国博弈中赤裸裸的利益算计。
2025年8月6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特朗普签署了一项震动全球的行政命令——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叠加此前已实施的25%基础关税,印度输美商品税率瞬间飙升至惊人的50%。
导火索直指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持续采购。但就在两个月前,莫迪访美时两国还誓言将双边贸易额从1910亿美元提升至2030年的5000亿美元,如今这对“战略伙伴”却在关税战场兵戎相见。
石油博弈,制裁大棒的真正落点
特朗普挥向印度的关税大棒并非临时起意。2025年8月1日,他公开宣称“听说印度将不再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得意地表示要“拭目以待”。印度媒体次日迅速辟谣:国有炼油厂从未停止采购。
数字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俄乌冲突前,印度日均进口俄油仅6.8万桶;到2025年上半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75万桶,占其原油进口总量39%。更让特朗普恼火的是,印度将低价购入的俄油加工后转售欧洲,年获利超190亿美元。
“这些是长期石油合同,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停止购买的。”印度官员的回应中透露出对能源安全的坚持。印度外交部声明直指美国“双标”:美欧自身仍在进口俄油,欧盟2025年3月进口量甚至创下纪录。
深层裂痕,贸易失衡与战略自主的碰撞
表面是石油争端,深层则是美印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达458亿美元,这一数字占印度全球总顺差的63.5%,成为特朗普的眼中钉。
特朗普多次抨击印度的高关税壁垒:美国农产品面对60%的乳制品关税、70%-100%的汽车关税,还有数字服务税、强制技术转让等非关税壁垒。
更根本的冲突在于战略自主权之争。印度坚持“左右逢源”外交:既参与美日澳“四方安全对话”,又维持与俄军事合作(60%军备购自俄罗斯),还参与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行动。
这种平衡在8月初被彻底打破——就在特朗普宣布加税同日,莫迪宣布将进行7年来首次访华,此举被解读为靠拢金砖国家的明确信号。
致命失分,印巴冲突背后的战略误判
真正让特朗普对印度失去耐心的转折点,发生在5月的南亚天空。印巴冲突爆发四天后停火,特朗普高调宣称自己“促成两个拥核国家停火”,并随口爆料 “印度被击落5架战机”。
这一言论在印度国内引发政治地震。印度《教徒报》民调显示,72%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言论损害国家形象,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在议会发起质询,导致莫迪内阁支持率单日下跌3个百分点。
“印度空军官网紧急删除了5月冲突后的战报数据,却无法阻止‘特朗普说的五架战机’登上全球热搜。”这一外交羞辱让特朗普看清:印度连拥有中式武器的巴基斯坦都难以应对,何谈制衡中国?
绝地反击,印度的三线作战策略
面对50%的关税重锤,印度展现出罕见的强硬姿态:
经济上,印度向WTO提交7.25亿美元报复性关税清单,针对美国农产品、医疗设备加征15%-25%关税,并计划两年内将对美出口依赖度从18%降至12%。
能源领域玩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国有炼油厂表面暂停俄油现货采购,私下却增加尼日利亚、安哥拉等西非产油国进口,同时悄然购入美国页岩油。私营企业如信实工业则继续履行与俄长期合同。
军事自主加速推进。印度暂停F-35采购谈判,转向本土装备制造,加速与俄罗斯商讨S-400防空系统合作。这一转向直击美国军工集团利益命门。
全球震荡,多极秩序重构进行时
苹果公司已加速将iPhone产能从印度转向越南、印尼;印度制药业(占美仿制药市场40%)和IT外包(占服务出口35%)遭受重创。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印度卢比半小时内贬值1.2%,Nifty 50指数单日跌2.3%。
摩根大通发出警告:若印度减少俄油进口,全球油价可能飙升至80美元以上。油价每涨1美元,印度三大国有炼油企业年度EBITDA总和将减少约10亿美元。
更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贸易秩序层面。巴西、欧盟酝酿对美报复性关税,全球贸易摩擦呈螺旋式升级。金砖国家、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开始警惕美国的“二级制裁”风险。
“盟友的背刺比敌人的明刀更痛”——印度网友的讽刺正在全球舆论场蔓延。
印度石油公司、巴拉特石油公司等国有巨头已悄然调整采购策略,将9月订单转向尼日利亚的Agbami原油、美国Mars原油和阿布扎比的Murban原油。表面上让步,实则构筑更隐蔽的能源网络。
这场贸易冲突本质是单极霸权与多极秩序的碰撞。当特朗普自诩“调解印巴冲突功臣”时,当莫迪宣布访华行程时,两个大国领导人的行动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全球供应链的转移路线图——从印度到越南、印尼的箭头指向,预示着新兴经济体正在重构贸易版图。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删除!
页:
[1]